以下文字,取得一个朋友的微信,已经得到他的同意,copy至此,不仅是被他这些文字所感动,也因为自已似曾相似的一幕。人生何处不相逢,遇见,相好!缘尽,走好!
QQ发来消息:我出书了,希望得到你的评论,也相当于纪念我们那段青涩岁月,《中国情人》。看着这个熟悉的书名,以及青涩二字,眼泪涌出来,是岁月太匆匆,还是那段时间我们太过刻骨铭心?我来北京那年,她也刚毕业,在我们彼此都刚走入社会、最艰难的时候相识。她真的很苦,那种苦到现在我都不敢再替她回首,但在那种情况下她还拿100块钱借给我。患难的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退。而我,也知道这本迟到的书,在当时承载了她的多少梦想与希望。走入社会的迷茫、名牌大学生光环下的落寂、生活的拮据与残酷...让她把所有的力量与灵感都在这本书里得到解脱与释放....那段岁月,她闭门写书,与世隔绝,朋友的疏远、同学的嘲弄、自己未来的迷茫,以及这本唯一给她精神支柱的书的命运的杳无音讯....当然,对于我,一个意气风发要闯荡北京的穷酸小子,在当时却不曾感觉到自己的苦,当然也不会感受到别人的苦,所以也不曾为她来分担任何东西,哪怕是安慰。后来,我们彼此要搬家,那天我上班,快下班时,她打来电话,说要搬走,想见我一面,我赶回去时,她已经走了。再后来,她读研,考研的成绩北京第一。我去学校看过她一次,她精神状态更加差了,开始有点忧郁并把精神转向我不可思议的迷信和佛。我依旧没有安慰,也没有劝阻,只是静静的听她说,陪她走在夜里的校园。她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走在校园里,尤其是经过人群时,身影显的异常孤单——那是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气场,身上的大包,我觉得她与其是背包,更像是在把包当作一个可以踏实的抱着或彼此相贴的伴侣,来缓解她的无助和恐慌。此时的我生活已经要比刚认识她的时候有所好转,所以也是在这时,我才能真正感受到她的孤独、她的无助、她的苦难,以及她满腹才华却挣扎的活着的状态。也是在这时心里生出些许怜悯与感伤。我拉着她,去她学校的一家餐馆吃饭,她们学校的外国学生非常多,恰恰那时,很多外国学生在那里聚会、吹弹,甚至吸着水烟,她在那里坐着心神不定,说想走,于是我们离开餐馆又在校园里走着....临走时,我给了她一个月饼,其实那个月饼不是为她买的,而是没有吃完的一个放在身上,并给了她一个坚实的拥抱....她在几年之后,还发来消息说谢谢我的月饼.... 今天,那本烙印着我们青春足迹的《中国情人》终于得以出版,尽管来的比较迟,但算是对她青春的回应,我从心里为她高兴。 那段青涩的岁月,让我回忆起来感伤却无比温暖,时间与梦想不曾走远,它生长在我们心里的某个地方。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