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新闻报道将网络游戏称为新型“毒品”、“精神鸦片”,点名腾讯《王者荣耀》,“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此文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A股、港股的游戏板块遭遇大跌,总市值合计蒸发接近3000亿元。
令人玩味的是,这则报道在发布后不久便被删除,当日晚间,《经济参考报》又重新发布了修改版本,文章标题被改为《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文中关于“精神鸦片”、“电子毒品”等字眼都已“消失不见”
事实上,瘾经济,都是利用人性弱点以激发欲望而不是满足欲望来挣钱的。所以网游与毒品,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伪装后杀伤更广更坏。作为一个人而言,失去时间和失去灵魂,其实也没有区别。
“瘾经济”绝非耸人听闻。
自从我2019年3月与大家分享那个黄山胖墩儿的抖音苦叹,又进而《中外管理》采编团队在4月与大家分享“瘾经济”选题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究竟我们近10年热火朝天、迭代不休的商业模式风潮,其不变的基因到底是什么?而当它不断花样翻新,让举国集体持续情不自禁时,对我们的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当我们纷纷感觉哪里有些不对而开始不安时,那挥之不去的幽灵,本质上都是些什么
我们各界精英,真的需要仔细品味“瘾”这个字。其实过去10年的主流商业模式,与既往商业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个瘾字上。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已经上瘾了。包括我自己。我和我们,能一整天不看微信吗?能一整天不打开任何App吗?于是,瘾便成了经济。
我们平常的口头禅是“过瘾”。但这恐怕是世间最大的误判与自欺。烟瘾、酒瘾、网瘾……赌瘾……毒瘾……但凡成“瘾”的事,哪一个你能“过”?
我至今言犹在耳的一句话,是我20多年前听到的。当时我在一条邮轮上,朦胧中听到临铺两个男人的一段对话。一人问:“如果有一天你吸了海洛因,结果你又把它给戒了,你知道说明什么?”沉默片刻,另一位显然意识到这绝不是要说霍元甲、张学良如何励志,于是迟疑着问:“……说明什么?”“那只说明,你原来吸的根本不是海洛因!”这是我会铭记一生一句话,不断提醒自己:不管平庸还是显贵,作为一个肉身,你在某一类欲望面前,是多么不堪一击!
人活着,就有欲望;抑或者说,有了欲望,人才会活着。但欲望和欲望不一样。有一类欲望,比如吃一顿顺口的美食,看一本对路的书籍,走一趟开心的旅程,听一段捧腹的相声,打一场较劲的比赛……实现之后都会有极大的愉悦感与满足感,诚所谓“解馋”之所喻。这类欲望,是可以满足,并且也是用来满足的。但是,还有一类欲望,它不是用来满足,也无法满足的——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激发你对它进一步乃至无休止的欲望!正所谓让你变得“贪得无厌”。而后者,正是“瘾”。
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瘾君子,每一个都在自以为“过瘾”的瞬间之后,被“瘾”绑得更紧、陷得更深,对“瘾”需求更多,往往一生都会与之“过不去”。所以,烟瘾会毁掉一个健体,赌瘾会毁掉一个家庭,而毒瘾则会毁掉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