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常常因为不会要价而吃哑巴亏。
“如果你在卖东西”
如果你在做点小生意,视情况的报高价是为了让对方认为你的服务和产品与价格是一个段位的。
报低价很可能让价格配不上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最后还是亏了自己;特别是首位客户,不留一点空间,那二次购买的时候,别人都是老客户了,你们算是交过手,有点交情了,这个时候你如果适当给点交情价,你客户会很满意,中国人不就讲个交情吗。
但首单你就是低价,次单你已经降不下来了,这个时候你就懵逼了,搞不好对方还想,都是老客户了,你都不知道给点优惠,真不会做生意,下次他就不会再光顾你了。
还有要是你遇到逢价必砍的人咋整,你多低多高的价格她都要砍价。所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适当给高价不一定不好。
虽然消费升级,经济转型,但购买高价品牌产品的人也不在少数,价格无疑是档次和品牌的最简单的风向标,不是唯一但最直接粗暴,很多人觉得价格摆在那儿,档次就在这儿,一定有它的不凡之处。
比如你给你老婆或朋友买个生日礼物,50-5000的心里感受肯定不一样的,虽然心意最重要,但有些心意需要价格来体现。
“如果你买东西”
你走入一家卖手表的店,你看中一款,问了很多关于这只手表的细节,让服务员觉得你要定这只表了,最后你询问价格后,要表现的很惊讶:这样的手表卖这么贵,超预算太多了。
然后服务员肯定要和你周旋:什么物有所值啊 ,balbalba。
你直接搬出你老婆:说要是再买的话,又要跪搓衣板之类的话。搬出第三方,以免服务员翻脸,让服务员看到你诚意满满,但是因为老婆和一点的问题下不去手。
给对方制造稳赚的感觉,让对方觉得这个生意肯定成了的感觉,然后再突然撤出,服务员会想办法让步。
“买东西你还可以用1”
“跳崖式让步”比“挤牙膏式让步”更能一次到位
“挤牙膏式让步”
你去买东西是不是遇到过这种情况,老板说500,你还400,老板说480,你说430,老板说460,你说450,老板说,算了,算了不赚钱卖给你,这下你觉得你赢了,以为老板都没赚钱,其实老板已经赚翻了。
这种沟通方式问题就在于我们在遇到讨价还价压力时轻言退步,每次让一点点让卖家毫无感觉,认为我们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判定为很容易“宰”的客户。这就是挤牙膏式的让步,虽然达成一致了,但你基本是在被卖家牵着鼻子走。
“跳崖式让步”
如果换成,你表现的肯定要买这个东西,让卖家感觉到这笔生意肯定成,问价之后,你一步不退让,等对方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再一口气说个大砍价,咬定你只出你的定价,一定要态度坚决。
卖家:500
买家:太贵了,我只出300,
卖家:这个货真价实balabalabala,真的值500,少一分都不行。
你们周旋了老半天,卖家终于松口,400块一分不少,反正也晚上了,我准备收拾关门了。
讨价还价不是真的讨个价还个价啊,是在考验别人对你制造压力的承受力,完全与对方的心理博弈。
跳崖式让步最关键的就是一次让步坚决不能再让,必须要有精心选取的理由,仅此一次,让人更信服。
“买东西你还可以用2”
砍价的时候还可以尝试用心理学“损失规避”,就是说你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比得到一样东西的痛苦大得多(大写加粗“大的多”)。
比如:
医生做手术前让患者家属签字,有2个说法,一种是:做这个手术能让你有10%的存活率,另一种说法是:不做这个手术你会失去10%的存活率。患者家属听到后面的说法就会很爽快的签字。因为怕损失呀。
把这个方法用到砍价上:还是上面的例子,你去买个东西,老板说500,低于500不卖,这个时候你只想给400。
在僵持过程中,你直接把400块塞到老板手里,一定要塞到对方手里,然后说我就只有400快,给你了。
如果老板还犹豫不肯卖,你只要说:那我不买了,你把刚给你的400还我,当你把他手里的400块拿回来的时候,他“赚钱”的快乐就变成了损失的痛苦,如果价位差不多,老板很可能就直接叫你拿走了。
适当报高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价格与产品或服务匹配,“损失规避”,“跳崖式让步”用起来搞不好你就是砍价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