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抗体相对于传统抗体有很大的优势,纳米抗体分子量特别小,是传统抗体的1/10,而且稳定性,组织穿透力,和靶点结合特异性更好更强,适合大规模生产,容易体外改造,更宜人源化。可以用于基础研究,细胞治疗,诊断,药物研发。
“国内的抗体市场较为落后,现在高等院校科研过程中95%的抗体都来自国外进口,南岭村已有的品牌效应及其转型升级的决心吸引我们来到这里,我们希望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实现生命健康产业链前端这个重要一环——‘抗体’的营运,并在某些肿瘤抗体的研发上填补国内空白。”
随着近年来的“精准医疗”在医学中的发展,以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为首的新一代药物正在改变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观念。尤其是抗体类药物,更是在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2015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规模达916亿美元,当年增长率7%。而截至2017年年底,FDA已批准抗体药70多个,特别是2014-2017年间就批准了30多个。2014年后全球上市抗体药物进入上市爆发期,2019年规模已超过1400亿美元,抗体药销售每年增长率基本在10%以上,大大高于制药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传统抗体药物有制备昂贵,疗效发挥有限等缺点,而纳米抗体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纳米抗体若能够代替传统抗体的部分市场,其潜在巨大的产业价值。然而目前纳米抗体行业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近些年,欧盟和美国都已经批准通过了纳米抗体药物,中国也有企业向食药监局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表明欧盟、美国及中国政府对该领域的支持。早在2017年,国家《“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到:开展纳米药物的靶向性和递送系统、纳米效应评估、成药性、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研究。2017年里国家支持的27个自然纳米医药项目中有两个纳米抗体药物项目:“基于纳米抗体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抗GPC3纳米抗体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