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1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狄德罗效应”或“ 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下面谈一谈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狄德罗效应”。
2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每年都会买新衣服,可是,有时候却买了计划之外的衣服。
有一天,我在家里呆了很久了,想出去走走。突然发现小区外面,新开了一家卖衣服的店,于是便进去看看。
我本来春秋衣服就不多,就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不大的小店里,挂满了衣服。不一会儿,我就看中了一条长袖连衣裙。老板取给我试穿,我觉得这衣服很适合我。老板一个劲的夸,“嗯,不错,太完美了,就拿下吧。”我也毫不犹豫,就要付款了。
突然老板说,“亲,我觉得这条裙子也很适合你,我拿给你看看。”老板边说边取给我一条黑色的半身A字裙。我跟老板说“我好像没有配这裙子的衣服,还是不试了吧。”
“你等着,我给你找一件。”老板接着说。她给我找了一件白色短袖线衣。
我穿好衣服,出来照镜子。心想,好像是挺好的。
老板又说道:“有时一早一晚有点凉,我给你拿件风衣,这风衣买的好,只有一件了。”我想好吧,试试吧。
一穿上,老板又一个劲夸。结果就是,我把这三样也买了。如果有合适的鞋,我也会买了。
后来证明,这三样我都穿得少。为了有个搭配的衣服,这不知不觉的就多买了。
也许买了这样的衣服,就要去做一个适合的发型,为了对得起这衣服和发型,就会考虑是不是要画个适合的装,又要去买化妆品……
一年下来,打开衣柜,我们会发现,好多东西也许我们并不需要。
3
老公买了新车,要给车买个合适的垫子。在店里看了个500的,老板给推荐那700的,说更配咱车。说着说着,就买了些700的。
每家买了新房,为这装修就得花不少钱。
地砖、墙、沙发、桌子…… 都要去考虑配不配。
城市在不断发展,旧的配套设施不行了。所以,我们时不时就看到城市里拆拆建建。最常见的,就是道路建设。路窄了,挖了,阔。路压坏了,挖了,重修。
4
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个“狄德罗”。
苏格拉底说过,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疲于奔波的时候,我们就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控制好心中的它,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最好的方法就是列一个所需物品的清单,按单子去买。不管是在网上购物,还是在超市购物,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给诱惑。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可能双十一我们已经大出血了,双十二就该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