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早年的生活经历注定要在你现在的生活中重复出现,只不过其中的人物和场景不同罢了。
2.奇怪的家庭
家庭关系运行的原理
无论家中最初发生的变化是好是坏,这种“抵偿”现象都会发生。因为这种变化会造成家庭内部关系的失衡,从而迫使其他成员必须尽快做出调整,以恢复和重建平衡状态。
我们最初出生的家庭中会发生各种“平衡”与“失衡”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他们各自家庭中所发生过的事情,以及家庭应对内部“不平衡”现象的方式,都会对他们二人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他们彼此之间的看法和评价往往也会受到各自家庭背景的影响;他们的自我期望和相互期望也都来源于各自的家庭经历。
必须服从:家庭中的各种规则
“潜规则”:也许家庭成员都能理解,甚至默认这些规则,但这些规则是不能公开承认或讨论的。一旦有人把这些“潜规则”公开提出来,即使它最坚定的拥护者也都会予以否认。
家中的孩子一般会通过两种方式学会这些规则:一种是当他们破坏规则之后,会产生焦虑感;另一种是当他们破坏规则之后,会感受到父母的焦虑。
能够让你产生焦虑的人往往是处于控制地位的人。
年幼的孩子为了在家庭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对父母的焦虑非常敏感。
3.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与疏远
关系可以更近一些,但不要过分
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欣赏和爱;但同时也需要独立、自主、自由和自决权。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被具有同样“亲疏需求”的人所吸引。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的人际关系距离跟某人想要的人际关系距离类似时,你们就会相互吸引。
如果无法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追逐者”就会感到失望,因为“追逐者”是需要别人的人,他们的行为受到“遗弃威胁”的驱动。
“疏远者”想要特立独行,总害怕自我被被别人“吞没”。
表面现象的迷惑
虽然“追逐者”和“疏远者”看起来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
母爱追求
那些从父母处得不到的东西,我们想要从伴侣身上得到。
如果人们幼年时缺乏必要的关爱和指导,长大后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幻想,幻想将来会有一个”特殊的人“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他们真正爱上的是这种感觉。
4.家庭分歧的处理
家庭分歧导致的焦虑
生活在一起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双方之间的重大差异,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这是很正常的。尽早发现那些容易引起矛盾的分歧,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方式。
夫妻之间对协同一致的追求
在一般情况下,被要求(或命令)做出改变的一方会用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回应:
1.顺从(希望得到补偿);
2.反叛(放纵自己);
3.攻击(希望自我感觉恢复到良好状态);
4.断绝关系(逃避);
::通过被动回应来索取心理上的平衡;
”顺从者“并不一定是夫妻关系中没有力量的弱势一方。“弱者”会得到“补偿”。 “顺从者”还常常是精神或者肉体上不太健康的人。“反叛者”喜欢与众不同,但是当他们真正做到与众不同时,却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夫妻中的一方扮演着“权威人物”的角色,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另外一方则扮演着“反叛者”的角色,从来都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庭中的“攻击者”认为焦虑的产生是被人造成的。他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的话,就会感到沮丧和挫折。……家庭关系中的“攻击者”身上常常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大多缺乏自信。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都觉得自己不够好。每个人都想让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从而让自己的自我感觉更好一些。但受到攻击的一方不会心甘情愿做出改变,于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失败的。
很多人与家庭断绝关系是因为感到自己在家中十分无力。他们认为自己的配偶掌握了家中所有的权利。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被抛弃和被断交的人往往无法在那些主动断绝关系的人面前保持自己真正的个性。
5.如何在保持真我的同时维持亲密关系
保持真我,知道自己是谁
对于别人的所做作为,我们做出的反应越大,就越远离自己本来的目标,也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一个情感上成熟的人,不仅应该能够在感情上跟别人接近,而且要做到不被别人的意见、需求和评价所左右。心理治疗师把这种现象叫作“分化”,就像是一个细胞与另外一个细胞分离开来,但是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原生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做自己”),并且同时与别人保持亲密关系。
- 具有目标指向性
说的是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能确定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信仰和价值。……意味着你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受别人否定或赞许的影响。
相反的是”关系导向性“,此类人在情感上不太成熟,他们的自尊和满足感完全依赖于别人。
- 能够区分思考与感受
他们往往能够做出理智判断,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很好的区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对一个“分化”成功的人来说,关键的因素是“选择”。他们可以恰当的选择是否根据自己的感觉行事。……他们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感到愉悦,而不是恐惧。……正是因为“分化”的不太成功的人分不清想法和感受,所以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当做事实情况的真实反映。
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经历会决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人际关系中能做什么样的人,或者必须做什么样的人。这些信念会逐渐成为我们对外部世界做出的反应和感受的情感基础。
融合:陷入泥潭
融合恰好与分化相反。所谓融合就是陷入一种共生或寄生关系的泥潭中。也就是说,你总是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反应。(顺从、反叛、攻击、断绝关系)
当我们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就开始抱怨自己与爱人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这时所说的“交流”往往指的是“一致性”。
一个家庭的“融合”程度越高,家庭成员就越不原意承认这个规则的存在,更不愿讨论它的内容。
当一个家庭的子女到达青春期时,家里的各种“潜规则”和“显规则”都会受到挑战和质疑。在“融合”型家庭中,一切秩序都要开始崩溃了。
在一个高度“融合”的家庭中,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发生叛逆时,往往会与同龄人建立起一种同样高度“融合”的关系。……在这种同龄人的伙伴群体之中,青少年们又开始追求“一致”和“统一”。为了反抗而反抗,不是为了让自己实现“分化”和成熟起来。
为自己负责
一个家庭的“分化”程度越高,家庭中所有成员就越会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负责、并且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身经验和感受的创造者。当家庭成员能够做到这一点时,他们将开始以全新的方式考虑自身的问题。他们可以安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个家庭的“融合”程度越高,家里可以让人产生不快的话题就越多。避开这些“令人不快”的话题其实是为了避免触犯家里的某个成员。
如果一个人完全依赖于别人给予的爱和支持才能生存,那么他必然会感到压力,不得不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和做人,以获得并维持别人的爱和支持。这样一来,他就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出卖了自我和个性。
“功能过度”与“功能不足”
6.人际关系中的三角模式
在任意一组三角关系中,总会有两方关系比较亲密(圈内人),而另外一方比较疏远(圈外人)。……在角色固定的情况下,关系亲近的两方往往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分歧,而联手对付“圈外”的第三方。
在平静的三角关系中,处在“圈外”的第三方也许会设法引诱“圈内”双方中的一个,让其抛弃原来的亲密伙伴,而与第三方建立新的同盟。
在紧张的三角关系中,“圈内”双方也许会因为关系过于亲密,反而担心自己在密切的关系中失去自我。这样一来,他们会变得焦虑,并且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圈外”的一方常常对他们的冲突敬而远之,避免与之发生接触。但是原来处于“圈内”的双方却试图与被疏远的“圈外”一方建立起一种新的联盟关系。父母双方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常见的三角关系;
另外一种常见的三角关系叫做“同胞争宠”。
三角关系中同盟的意义
作用:一是减少自身的焦虑,二是联合起来控制第三方。
我们加入同盟关系的真实目的是树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并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美好的东西”。
“替罪羊现象”在各种群体中都很普遍。它是人们应对自身焦虑时采用的常见手段。……当人们对自我意识感到焦虑时,因为关系过于亲密而产生焦虑时,他们就会诉诸“替罪羊现象”。如果全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看起来“不太正常”的人身上,其他家庭成员就可以忽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了。“分化”过程要求人们从家庭三角关系中解脱出来,从各种同盟中脱离出来,不再加入家庭成员之间的斗争,不再支持相互敌对的任何一方。
三角关系中的各类角色
迫害者、受害者、解救者
受害者在他人面前表现的软弱无助,而且他们的确也认为自己是弱弱无力的。但他们实际上常常是一个家庭中最有影响力的人。受害者知道如何利用自己可怜无助的状态博取解救者的同情,让解救者对其施以援手。
7.原生家庭中子女出生顺序与性别序列
长子或长女的这种责任感也许会成为一种负担,让他们变成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或喜欢过分担忧的人,使他们不敢犯错误,也不敢让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失望。……倾向于追求高度的成就感。……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常常会变成家庭现状的维护者……习惯用权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几个妹妹的长女
聪明、强健和独立。……妹妹越多,婚姻越不幸福……过于强势的母亲……最好朋友是妹妹……涉及合作会发生权力争夺。
有几个弟弟的长女
比较实际,理智,也可能含蓄压抑……男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原意放弃工作照顾配偶,为配偶确立人生目标,照顾家庭和子女。……工作中性情随和,乐于合作……
有几个弟弟的长子
领导型,做事必求成功。……
有几个妹妹的长子
更随和,风趣……快乐至上……体贴无私……认为妻子比子女重要……喜欢女人,容易跟女性相处……
幼子或幼女
他们总是期望从生活中获得美好的东西,所以常常成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
最小的子女取得的成就往往也比较小。他们常常缺乏自控能力,并且很难做出恰当的决断,因为在其原生家庭中总有更年长、更有智慧的人替他们料理一切。
如果他们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压迫,管制和戏弄,就会变得具有逆反心理。……他们常常对生活采取一种历险式的态度,并且喜欢尝试新事物。
他们也许会反抗权威,但常常是权威的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
如果幼年比较幸福,长大后的性格往往很友善、随和,并且受人欢迎。如果幼年常常受到恶意捉弄,那么他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会比较害羞和易怒。
有几个姐姐的幼妹
乐观快乐……冒险精神……吹毛求疵……令人厌烦喜欢竞争,与男性竞争,模仿大姐……对抚育子女不太感兴趣……
有几个哥哥的幼妹
性格随和。开朗,具有吸引力。一生会受到别人的照顾。
哥哥越多,在生活中就越难以与一个男人建立稳定的两性关系。
把丈夫当做宝贵财富。还会有蓝颜知己,良师益友。
有几个哥哥的幼弟
往往刚愎自用、反复无常,还常常十分叛逆
喜欢从别人那里接受东西,长大之后常常会挥霍自己的金钱。
男性朋友更重要,有竞争或者上司监督时,会表现出色。
有几个姐姐的幼弟
常常医生都会受到女性的照顾
当工作有严格的规定限制,或不需要自我鞭策时,他往往表现的最好。
居于中间的子女
往往没有养成独特的个性,个体身份感也不是非常清晰。
一般说来,出生顺序居于中间的子女性格往往与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最像。
成年之后,他们往往做事并不十分主动,而且很难独立思考。
善于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独生子女
独生子往往具有父亲的性格特点,独生女则与母亲的性格特点相似。
因为独生女在家里的地位从来没有被更小的子女所取代,所以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比长子和长女更强,性格也更加从容随和,而且不喜欢控制别人。
8.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性格是自己塑造的。你的家人只是提供了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个性风格,他们对你的影响仅此而已。
- 家庭谱系:你的家人都有谁
首先要弄清楚你的原生家庭里都有谁
- 联系家庭成员
努力弄清楚谁生活的比较好,谁生活的不好;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各位成员之间关系的性格是怎样的。
- 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事。
- 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
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家里的主要三角关系。
- 探亲与家访
无论家庭成员跟你分享了什么故事,或是说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质疑或谴责他们。请记住,他们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是与你不同的。
- 自我分化
- 在不冒犯别人的前提下,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和理念;
- 明确区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接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并能够很好的应付这些差异导致的焦虑;
- 接纳自己的信仰、立场和感受,不要求他人为自己辩护;
- 与亲人保持亲密关系,同时敞开胸怀,倾诉自己的想法;
- 按照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关系模式与方式去生活,而不是依从他人指定的规矩;
- 为自己追寻目标,而不是为改善与别人的关系而追寻目标;
- 准确“检验”他人的想法,明确理解他们的希望和意图;
- 必须时与别人进行求同存异的协商,协商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目标和他人的想法;
- 在与重要成员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要保持自我;若与他们的关系疏远,则要充盈自我;
- 坦诚的接受自己错误造成的责任;
- 学会清晰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 学会欣赏与享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
- 不要一概而论的将家人分为“圣人”或“恶人”,也不能有“非好即坏”的观念;
- 不要因为他人的威胁、欺凌或操纵,而替别人承担责任;也不要威胁、欺凌或操纵别人,让他们担负本属于你自己的责任;
- 在幽默与严肃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出现冷嘲热讽;
- 学会应对自己的焦虑;
- 不要因为人际关系中的压力而流露出任何体征,也不要被他人因焦虑而产生的体征所操纵;
- 当你无法接受他人的所作所为时,不要被无力感吞噬,而要关注自己拥有的选择;
- 不要将他人视为自己的问题的根源,而要承担起自己的失落、悲痛、缺憾等情绪;
- 不要为了自己高兴,而对他人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什么提什么过多的要求,也不能强求别人必须如何感受、行动或思考等。
- 不要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结盟,不论这类联盟有多大作用;
- 与家庭中的每位重要成员都建立起公开、透明且一对一的联系;
- 不要扮演迫害者、受害者或援助者的角色。
我们保守秘密,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能保护他人。但事实上,秘密会阻碍个人成长,还会给他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同意保守秘密,就会使家庭陷入困境,只要秘密存在,状况就不会改变。
是否分享秘密应该取决于你进行改变的努力,以及这样做是否有助于你的改变。
- 重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