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混久了,如果不怕被其他作者砍死,也不怕被小编封杀,难免要说点实话。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呢,恐怕一时半会还上不了首页,起不到什么宣传效果。如果在别人的文章里说呢,只能选择留言一条路跑到黑。
如果对方说的在理,加上你的留言也是表扬、赞美、鼓励,那一如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的皆大欢喜。倘若对方说的不对,加上你性格直爽,多半会在留言中直言不讳的指出对方的问题。
于是,问题来了。那个不曾经谋面的作者,会对你的留言采取怎样的行动呢?经过我的实践和观察,基本是如下四种:马上删掉、置之不理、辩论到底、虚心请教。
1、马上删除
马上删除的这种作者,其实是最没有底气的。当然,用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去想,也许这样是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前两天遇到了一篇文章,本来我也没说太多的问题,只是在留言里善意的提醒了作者。
1、不建议在文章中加与文章主题无关的自我推销。
2、不建议偷偷摸摸的说自己很牛,比如作者要和他沟通,要通过秘书啊。他带过的学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啊。要夸就公开的夸。
3、不要偷换概念啊,比如把5W1H换成自己的所谓的“独家创新”理论。
我想基本上还是比较善意的吧,我的口气也比较好。而且我承诺,作者看到后,我会删除这些内容,以免给作者造成不必要影响。
结果发现这老哥把所有赞美的留言都回复了,把我的建议偷偷删除了。这样的作者,遇到建议的留言,连基本的沟通都不沟通,又何谈进步呢?我这个文明的人又没说脏话。
2、置之不理
这种通常都是比刚才说的“小咖”更牛,很多大咖只要自己粉丝多,什么都可以胡说,随便说点什么都有人给点赞,哪怕是错误的生活常识,也不负责任,一本正经的胡说,居然自己都不笑场,真佩服他们胡说的勇气。
在一个小小的网站里,名气再大,也不会大过梅兰芳吧?
梅兰芳本身就被人称作艺术大师,但他经常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
梅兰芳戏后来不及卸装更衣,就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你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只是一步之差,在生活中的上楼下楼,也会差一步的。细心的人和有生活的人都可以看出问题。如果梅兰芳对这些细节也置之不理,恐怕还要一路错下去。
那个说不好的观众,是不是也在你贴子的回复中呢?这些网站上的“大咖”是不是跟真正的文学大家,也只差别人提醒的这一步呢?!
3、辩论到底
这种人我遇到过,其实我很多时候针对回复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大概是没有成名,都是光脚的,自然不怕另一个光脚的人。理不辩不清,总好过那些置之不理陶醉派或者偷偷删除的小人要好的多。当然,我必须理解他们都是生活在他们的生活圈中,与我的心智模式完全不同,我要理解他们。
其实如果做过销售的人才都知道,褒贬的才是买家。那些看了你筐里的烂水果说“不错”的人,多半不会买你的货。倒是那些挑挑捡捡,还要说道两句差评的人,才可能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只要你解释到位,服务热情,他们多半都会再来光顾的。
前段时间,一贴子里看到有个人讲“思维导图”,其实内容讲的很好,就是有一步实现的非常麻烦。我这人也是嘴欠,留言说,其实有一种方法,只需要一秒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留下了详细的方法。
作者本人到没说什么,结果出来个粉丝,罗列了一大堆用笨办法的好处,用我的快捷方式有什么坏处。来来回回,在作者的贴子里争论了好几番。当然,我也是这种人,狗脾气,我想为什么我说的对,你非要争论呢,我也没说原来的方法是错的,只是我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而已。
张三认为诸葛亮和孔明不是一个人,和李四发生了争执。两人打赌十块钱,请王五评判。
王五说:诸葛亮和孔明是两个人。张三大喜得胜而去。
李四不服。王五对李四说:你不就输十块钱嘛,我们让他糊涂一辈子。连诸葛亮和孔明都搞不清的人,你还和他打赌,你是不是有病?还是吃饱了撑得?
这个世界,本没有对错,只会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不去认真借鉴呢?以后,我也尽量减少和别人的争论罢了。
4、虚心请教
如果有人在你的贴子里回复“狗屎”、“狗屁不通”、“文笔不行”,那恭喜你,多半你是遇到高人了。在排除恶意攻击的前提下,这些人多半是看出你文章里的问题,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都可能会成为指点你的老师。你不要管人家年龄多大,是不是上过学,一定要虚心请教一下,哪里出了问题。如果对方给你指导了,那更要加倍感谢。如果对方没有回复,证明他可能也没什么道理,我们也不用记挂在心上。
前段时间,在网上遇到了“道长和月”,我们就在回复中成了彼此的知音,关于文章中的问题,非常好的进行了研讨。当然,也是对方人品太好,能受得了我的直白。
我的回复大概是(节选):
“清、虚、卑、弱”的观点在《道德经》中只是一小部分的“君子修身之说”,即不主要,也并不是道德经的全部,万万不可以偏盖全。“清、虚、卑、弱”与““清虚、卑弱””分别单字解释和变成词解释也是不同的,希望还是能结合上下文,整体的看一下。
道长和月: 非常感谢指正,已全部记下!可能我查阅的资料不够严谨,看来还是更需要深入研究。 我之前刚好也就对单字和词语不同的概念请教过一个老教授,只是不是非常明白,忘求指点
万能的老J: “清虚卑弱”与前文“秉要执本”对应:秉(动词)要执(动词)本,清(动词)虚卑(动词)弱。
清虚,清是动词,去掉欲望。与下文的“合于尧之克攘”呼应。攘,谦让,不占有之意。所以清虚是行为,不是状态。
卑弱,卑是动词,有“使用”之意,使自己低调。
道长和月: 不好意思,李老师。最近工作繁忙,耽误回复。您的这个资料我非常满意,我之前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对清虚卑弱最好的解释。《道德经》的确有太多不解之处,甚至很多人评价连原著有可能也有很多后人的增加和篡改。所以希望大家彼此指正和共勉。我非常喜欢这部经典,也想陆陆续续写出它对于现代生活的一些解读。对于您的耐心回复我非常感动!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万能的老J: 是啊,感同身受。增加和篡改,加上文字与语意、语音的变迁。还有中国的学术都是官学,包括佛学都是为了皇家服务,观音都可以因帝王更名。所以,道德经只能综合整体来看了。研究经典不是目的,而是看这些经典哪些能为我们所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道长和月: 的确如此,先贤都是包容的,他们都是以天地的包容来理解我们。无论我们的知识浅或厚,贫与富。相信只要勤而行之,都能有所获益。但是更希望能获得你们更深解读的指点。
先不看内容,光看看“道长和月”的回复语气,就知道人家的素养和水平高我出我32个珠穆朗玛峰了!原文在这里。大家也可以去看看,真的不是打广告,只想让大家看看什么样的心态叫“虚怀若谷”。
不管你是大咖,还是在成名的路上,我希望你能端正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友善的对待你的粉丝,不要藐视任何人。包括一个为你点赞的人,一个为你留言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直白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