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觉得生活太过平凡,一成不变到令人厌倦,千百次地想要改变自已的念头闪过,又熄灭。约翰.克朗伯的《做,就对了》明确指出了现代人的这种通病,一种“还没准备好”的人生观,不如意的时候,过多地将精力倾注在不如意的地方。总觉得除非能够解决目前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否则无法尽情享受生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阻碍你迈出改变的关键一步。书中针对这种通病,对症下药,罗列了很多方法,教我们如何恢复战斗力,反败为胜!
1. 先学失败,再学成功
尽情犯错,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回避犯错,多失败几次,你才能积累更多经验,离成功才能无限接近。你也会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交到新朋友,失败给你的回报太多了,你还讨厌失败吗?
就象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自驾游,事前也做了充分准备,查过地图,选择好了路线,一路循规蹈矩,直奔目的地,可是出乎意料,导航错了,人算不好天算啊!生完气,静下心来,观察四周环境,惊喜地发现,居然比我要去的目的地还美!当然,这只是偶然事件,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必然性的影子,失败没有那么糟糕,总有你值得欣喜,学有所得的地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 做,就对了
如果采用成本回报率来分析潜在活动的优劣时,就会压制你的热情,习惯于说服自已不去遵从自已的爱好。事实上,世界多变,人性多面,要做出预测是很难的。你只要遵从自已的好奇心“做,就对了”。
还记得选大学的专业时,有的人明明喜欢生物,可是商量下来,生物相关专业未来就业机会相对少,风险很大,最终就改报热门的金融专业了。 这样的事情还不少,比如要找结婚对象,你是更在意家庭条件呢?还是对方这个人呢?当然,你喜欢的人,家庭条件也不错,那么恭喜你,你运气太好了。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有的人就会选择外部条件,然后一生感情凑合,要么出轨,要么离婚。不遵从自已的内心,必然要承受错误选择的苦果。
3. 小行动,大智慧
你知道吗?注重高大上的目标反而会降低工作效能,抑制学习,并导致思想狭,因为大目标可执行力不够啊。
只有将大目标细化成各种可实现的小目标,这样每一次细小的成功都让你有持续下去的动力。
胖子小A要在一年内减掉30磅,还要完成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说干就干,决心也很大,办了健身房的三年会员卡。然后计划也定下来,每周三天去健身房,三天去跑步。
可是第一周坚持下来,他觉得太痛苦了,浑身象散了架一样,重要的是体重也没有减轻。他看不到希望,以后计划就一拖再拖,后来索性退了健身卡。
他的问题,就是目标太难实现,目标定的太高太死板,换一种做法,其实他可以慢慢增加运动量,使目标容易实现,或者寻找别的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只要是锻炼,何必拘泥于形式呢?
4. 让选择变得简单
当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你会陷入选择困难,甚至最终不得不什么都不选?
书中告诉我们,在决定前进行详尽无遗的分析,是有问题的,这样会增加选择的成本,使选择变得更复杂。其实我们只要走一小步,就能知道我们的选项,比如:我真的想学钢琴吗?那么先上一节钢琴课吧!比如:我真的喜欢那个人吗?那么你是否迫切地见到他?就是这么简单。
5. 情绪也有“黎明前的黑暗”
如果,我们已经投入精力开始一件事情,必然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完成任务。可是要知道,完成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定会有一个“发臭的中间阶段”,是我们特别容易受到抵制心理攻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就坚持下去,把横在眼前的任务一点点啃下去,你的热情和创造力就会重新涌进来。
进入小灶群两个多星期了,一开始的那点写作冲动,就象个充满气的皮球,起初还弹得挺高,可是很快就落下来了,而且还漏了点气,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与群里的许多牛人相比,突然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书读得太少,是我的致命伤啊,“发臭的中间阶段”说来就来,我只能和它针锋相对,要咬牙坚持,多读书,多输出,梦想总有一天创造力也会一不留神降临到我头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