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生命运是怎么回事,就是因果的产物,我们“身语意”的行为是因,当我们有任何动作、任何言语、任何想法念头之时,种子就种下了,和自然界的种子一样,种子植入后会继续生长。我们过去在心识里面种下的因,当这些因,遇到各种助缘,各种条件的成熟,也就是因缘成熟,果报便产生了,就形成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验。
所以,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验,来自于哪里?不来自于外界的人事物,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种子,什么是种子,念头就是种子,也就是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验,不来自于外界,来自于我们的念头。
举例,就拿今天重庆的天气为例,今天重庆的天气是阴天,没有出太阳,那今天重庆的天气好还是不好呐?好还是不好,不取决于天气本身,而是取决于观察者,取决于观察者的种子,取决于观察者的念头,A可能觉得今天天气很好,B可能觉得一般,C可能觉得天气很糟,天气还是那个天气,天气都是同样的天气,天气如何,不由天气本身决定,由ABC三个人的念头决定,三个人动的念头不一样,所以对天气的感知、感受、体验就不一样。天气是空性的,这个空性,不是说什么都是空的,什么都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是虚无的,不是这个意思;当然也不是说,什么都不去想,这就是空性,也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空性,天气没有恒常性,比如说今天天气好,这个“好”如果来自于天气,是天气本身具备的特性,那任何人都应该觉得今天天气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人觉得今天天气很糟;同样的道理,如果“糟”是来自于天气,是天气本身就具备的特性,那任何人都觉得今天天气很糟,但事实也非如此,哪怕狂风暴雨,也有人觉得天气很好。
再举例,大家觉得当今这个社会如何?有人回答说,社会很浮躁,很冷漠。同样的道理,社会也是空性的,社会如何,不由社会本身决定,由观察者的种子决定,观察者的念头决定,同样的社会,有人觉得社会浮躁,有人觉得社会很宁静,有人觉得社会冷漠,有人觉得这个社会很温暖。浮躁也好,宁静也好,冷漠也好,温暖也好,不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我们自己。
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人生有什么帮助呐?比如你不喜欢某个人,觉得这个人傲慢,我们以前都认为,傲慢是来自于别人,是别人身上本来就有的特质,错了,这个人也是空性的,这个人如何,这个人傲慢与否,不由这个人决定,由观察者决定,由观察者的种子,观察者的念头决定。同样的这个人,同样的行为,同样的表情,他说了同样的话,他的行为是空性,他的表情是空性,他的语言是空性,你觉得他傲慢,但是有人并不觉得他傲慢,如果傲慢是这个人本来就具有的特质,那任何人只要
一跟他接触,都会感受到傲慢,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并不觉得他傲慢。
大家都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电影是什么原理,很简单,前面是屏幕,后面是投影源,屏幕当中的画面来自于哪里,不来自于屏幕本身,屏幕是空性的,屏幕当中的画面来自于投影源,关键看投影源投射什么出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就是投影源与屏幕的关系,我是因,世界是果,投影源是因,屏幕是果,改变投影源是改变屏幕唯一有效的方式!过往,我们都搞反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我们以为问题出在屏幕上面,我们一直去改变屏幕,这是在果上面努力,而没有在因上面努力,自己才是因,投影源才是因,因不改,果改不了,自己不改,屏幕当中的画面改不了。
你的爱人也是空性的,你的孩子也是空性的,你的父母也是空性的,他们就是屏幕而已,屏幕本身没有任何的画面,就像一块白布一样,就看
投影源投射什么上去,观察者就是投影源,你觉得你的老公自私、冷漠,但有人觉得,你老公是一个无私,有温暖的男人,老公还是这个老公,老公是空性的,你老公是什么样的人,不由你老公决定,由观察者的念头决定,观察者动了不同的念头,屏幕当中就播放不同的画面。
笨的人,以为问题出在老公身上,以为问题出在屏幕身上,所以想方设法去改变老公,想方设法去改变屏幕,结果发现,你改变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没用,因为方向搞反了,因果关系搞错了,没有明
白,屏幕的画面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屏幕决定的,老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由老公决定,由自己决定的。
智慧的人,怎么办?如果屏幕当中出现了,自己不喜欢的画面,不想看的画面,智慧的人就明白,问题出在投影源身上,自己就是投影源,说明自己投错了画面,说明自己的种子不好,说明自己动的念头不好,赶紧换底片,赶紧换投影源,赶紧换念头,念头一转,念头一换,底片一换,屏幕当中的画面马上就改了。所以,人的改变,非常之快,就是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念头就是底片,念头一转,底片就转,屏幕上的画面马上就改了。老公还是这个老公,上一秒你还恨他,下一秒,念头一转,就不恨了,不是老公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念头。
所有的古圣先贤,所有的经典,都是告诉我们,永远修自己,永远改自己,从来没有一位圣贤,从来没有一部经典,告诉你要去改别人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自己是因,自己是投影源,自己是底片,只有改自己,屏幕画面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才能改变。孟子怎么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什么叫“行有不得”,屏幕当中出现了自己不想要的画面,这就叫行有不得;什么叫“反求诸己”,也就是把屏幕当镜子,回头看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投影源上面找原因,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因,有什么不好的种子,有什么不好的念头,才导致行有不得,才导致屏幕当中出现了不如意的画面。
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比如你觉得这
个人傲慢,小人认为是别人的原因,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小人抱怨别人,想去改变别人;君子求诸己,君子回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君子改变投影源,君子改变底片,君子改变自己的念头,君子知道,问题不在外面,不在屏幕,问题在自己身上,因为自己动了不好的念头,才导致屏幕有不好的画面。
所以,大家明白了,一切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念头决定,念头就是我们的命,念头就是底片,我们动了恶念,底片就不好,屏幕当中的显现的画面就是不好的画面,我们人生的结果,就是恶的结果;我们动了善念,底片就是好的,屏幕当中的画面就是好的画面,我们人生的结果,就是善的结果;念头一转,底片就改了,屏幕的画面就改了,结果就改了,人生命运就改了。但是,难就难再,我们凡夫转念太难了,那个念头转不过来,念头转不过来,底片就没换,屏幕就改不了,自己的人生就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