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被别人喜欢,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想要被所有的人喜欢,这是人的一种妄想。
我们总希望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好人,都能喜欢自己,无论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中。殊不知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喜欢,说有人都说你好,所有人都对你微笑,就好比人民币才是人见人爱的这个道理都明白。但我们总是会为了让别人更加喜欢自己一些,甚至还会不惜委屈自己,向对方示好,一心想取悦对方。以为自己各种迎合,就会换得别人的喜欢,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但凡一关段关系,你需要各种讨好,这段关系其实都没有必要,也并没有办法持续。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当中,你都没有必要那么畏畏缩缩,你应该做的,是大大方方做自己。
随着社会进步和心理学的普及,越来越多明白想要被人喜欢,先要喜欢自己。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爱自己”这个话题。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呢?
要知道怎样才是爱自己,我们就需要先理解什么是被爱。被爱有两个层面:现实层面上,对方对你坐了某些事、说了某些话;情感层面上,让你感觉到了被尊重、被在乎、被认可等。这两者并不会同步发生。
妈妈觉得自己爱孩子,为孩子做很多事,可孩子觉得很烦,不被尊重。伴侣为赚钱天天加班,说是为了你,你却觉得被忽视。一个疯狂追求你的人说自己多么在乎你,为了你茶饭不思,你不会感受到被爱,只会毛骨悚然。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时的爱未必会被孩子识别,后来孩子懂了父母的用意,才体验到被爱。
你感觉到被爱,是因为对方做了某些事,让你产生了愉悦、幸福、快乐、轻松、有意义等正向的感觉。同样,爱自己就是为自己做一点事情,让自己感受到快乐、轻松、幸福、享受、有意义。所以爱自己就是围绕着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感觉而做事,而非做什么事就是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爱自己的内核是,问问此刻的自己做什么会舒适与快乐。
但有些事情是矛盾的。做一些事情,既感到痛苦又感觉到安心,比如,上进、节约、勤劳、坚持、健身等。那么,就看你更想要哪种感觉了,你更想要此刻的轻松,那么你就躺平,此刻别做了;你更想要内心的安心,那么你就动起来安抚自己的焦虑。
爱自己,就是当我们的身体和心情需要的时候,我们愿意去照顾他;当我们没做好的时候,我愿意放过自己;当我们没有实现自己的要求的时候,我愿意告诉自己,这是可以的。无论选择哪个,你都是做一些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这就是在爱自己。然后你可以欣赏自己的选择,为让自己的感受更好做一些努力。而不爱自己的动作则是:我选了一个,却又批判着这个。选择了躺平,却依然焦虑;选择了努力拼一把,却又怀疑自己。有点类似反刍思维。
何为反刍思维?指的是人们在经历了某件事情后,仍在对事情本身、消极情绪状态、原因和后果进行不断反复、被动的思考。要注意,反省和反刍思维都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两者容易被混淆。但反省的视角是全面的,而反刍思维往往只关注消极的一面;反省更关注事件本身,但反刍思维通常指向自我批判;反省会帮助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反刍思维一般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总结一下
爱自己,就是问清楚自己:此刻,我想要什么?我更想要什么?最想要什么?对此,我可以做什么?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为自己的需要负责,就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