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个女孩的信,她说老师我不喜欢做女孩子喜欢做的那些事,我也不喜欢和那些女孩子做朋友,她们太麻烦,我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我喜欢别人把我当男孩子,我不想和女孩子同宿舍,我和她们住一起很不开心,如果让我和我的同桌(男)同宿舍就好了,别想多了,我不是想和他谈恋爱,就是觉得和他更谈得来。
我仔细观察过这个女孩,她的确在很多方面表现得与众(女生)不同,她素面朝天、头发凌乱、衣着随意,她不和女生一起叽叽喳喳,永远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时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神游,基本上和老师同学不在同一频道,除了写作文她基本不做别的作业,即便写作文她也是文不对题自说自话,且一直喜欢用铅笔写作文。
那么,她是不是真的一点儿也不喜欢做女孩呢?如果说她不在意外表,其实也未必,因为我注意到她有耳洞,还戴着一副很精致的耳钉,而且,我还发现她很努力的在减肥,每天只正常吃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只吃一根煮玉米,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也很有效果的一个月瘦了十多斤,这两点都可以看出她其实还是很在意外表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不喜欢自己的性别呢?
我还没和她深聊,还不敢对她的情况妄下断论,我能够说的是,有很多时候这个社会似乎把假小子、女汉子之类的词语当成了褒义词,认为女子要和男子平起平坐,就应该摒弃小女子的那种弱不禁风,像男子一样洒脱豪爽,有时候人们甚至直接夸赞优秀女子”颇有男儿气概”,而许多女子也喜欢从外形上让自己颇有男儿形象,女扮男装,穿中性服装,走路带风,说话粗犷,像花木兰一样让人难辨男女,以为这样就不会被人当做女子来小瞧,可是她们忘了当年花木兰女扮男装是迫于无奈要替父从军,期间在军营里隐藏性别也是费尽心思吃了许多苦头,而当她得胜归来后立即"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见她是非常珍惜自己的女儿身份。
我不否认社会存在变性手术,变性并不是十恶不赦,但既然要上手术台,至少证明这是一种病需要救治,治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刻意而为之的淡化性别意识甚至违背性别意识的行为,我从内心深处不赞成,因为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如果在成人之前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认同,日后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影响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提倡“男孩要有男孩样(刚毅、果断等)”、“女孩要有女孩样(温柔、细心等)”,培养他们与其性别角色相符的个性,特别是中学阶段,很多学校为了抓升学率,抓行为规范,要求女生统一短发,着装朴素,对那些爱美的女生不采取科学引导而是大肆打压,于是校园里男生女生都一个样,女生受委屈掉眼泪会被批评为不坚强,女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会被批评为不稳重,女生把校服裁剪得合身被批评为不守校规……于是学生时代鼓励女生力争上游不让须眉,步入工作岗位后又因为性别歧视迫使女性必须像男性一样打拼事业,所以很多时候会让人有一种假象:这个社会不需要女性!要活的有价值有尊严,就要像男人一样能够肩挑背扛承受重压!
从我个人来讲,从小到大,因为自己外形"厚重"性格开朗,又因为妈妈工作忙为了省事总是给我理短发,所以总有人用"假小子"来"夸赞"我,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一直特别喜欢留长发穿裙子;工作后,因为自己还算努力好学,工作基本能自己搞定,又比较开朗乐观,还嫁了一个生活能力较差的老公,家里许多事情需要我亲力亲为去张罗,于是就总有人”夸赞”我要强能干,说我是”女汉子”,其实我真的非常不喜欢这种”夸赞”,因为我内心深处还是有着小女人的梦想,能听风看雨,赏花品月,我是女人,我很喜欢自己的性别,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等同于男人。
所以,我想我需要和那个女孩好好谈一谈怎样面对自己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