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学生时候,读沈从文的《边城》,我似乎只记住了湘西凤凰的那个古镇,那时候我还生活在北方连绵的大山中,很是向往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再有就是那些许多的误解,那时候还很是有很多愤愤不平,会想为什么不解释呢?
如今再读《边城》,依然很想走进那个纯净的古镇,但更多的大概是学会了释怀。
在这部带着怀旧气息,且带着痛惜情绪的作品里,沈从文借翠翠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幅有着拉拉渡,吊脚楼,白塔,炊烟人家,碧绿的清水江穿过两岸三地,划行于碧波上的乌篷船,还有那淳朴的民风,这一切都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然儿在浓郁的湘西风情背后,是沈从文饱蘸生活的辛酸,勾勒出的是负重前行的众生相。翠翠的爱而不得,老船夫生活的艰辛与伤痛,船总顺顺家的天灾人祸……重重苦难,交织成一张诡异的大网,将人们笼罩其中,肆意蹂躏。
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把自己嵌入了其中,去邂逅,去感知,去理解,去见识,然后再把自己抽离出来。虽是百年前的故事,但如同一场经历,一次对话。我们之所以会被某本书感染,多半是因为寻找到了一些自己熟悉的影子。
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一座边城。
所有相遇,都是命中注定。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故事里。
合上书卷,耳畔还在回响着翠翠那声清脆甜美的“爷爷”,然后突然间想写点什么。
关于苦难,老船夫女儿追随爱情的离去,他独自抚养外孙女翠翠长大,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苦难在每个人身上都以相同或不同的剧本演绎着,而人大概都是在经历过一些苦难以后才会大彻大悟。王阳明先生被贬贵州龙场时,感觉一切都要完蛋了的时候选择放下的他突然就悟道了。苏轼仕途坎坷,人生漂泊时时写下的《超然台赋》我却是如此喜欢,“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经历苦难后的洒脱。或许,苦难就是于我们的修行,且行且珍惜。
关于无常,船总顺顺家两个懂事的儿子,因为都喜欢翠翠,哥哥天宝为了成全弟弟选择退出,撑船外出闯荡的时候闯滩意外身亡。老船夫那一句:“从没听过,水鸭子能被水淹死的。”多么讽刺,多么无助。但世事的无常从来都不会跟你打招呼。很多时候我不敢打电话去问,不敢听到什么消息,似乎这样就是一切安好的,也但愿都是安好的,哪怕只是暂时安慰自己。
关于孤独,有翠翠在孤独中的等待,有傩送默默的出走,没有只言片语,只有内心的猜测和深深的孤独,但却又是那么倔强。其实,生而为人,独立的个人,很多时候的我们是孤独的,唯有学会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才能让自己把一个一个日子踏实且用力得过好。
关于误解,我们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测别人的意思,你不问,我不答。你不言,我不语。你误解,我不解释,或许有些误解根本就不知道。就像傩送误解老船夫的心意,翠翠与傩送的互相误解,连说媒的也要诚心阻拦一下。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人性终究是复杂的,信任何其难。
关于遗憾,善良的老船夫走了,他还没有看到心爱的翠翠过上他所要给谋划的幸福生活。仗义的天宝走了,他的成全却成了翠翠和傩送的心结。因为误解傩送不知道该如何要继承那搜渡船,虽然曾在碾房和渡船的选择中那么坚定过。翠翠能否等来心中的爱人呢?“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期待中何尝没有遗憾?但终是留有美好期待的。
凡事我们喜欢有所回应,那是一种内心的安定,但很多时候等不来,就努力放过自己。也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碰触的回忆。
我们要努力学着如沈从文说的:“要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要结实一点,方配活在这片土地上。”
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一切河流皆得归海。愿我们看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