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抓住时代的机会。
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要迷之自信,放大自己。当你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时候,反而要缩小自己,放大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时代,地缘,环境,工具,团队等因素,只有这样你才能持续成功。
天道酬勤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搞错方向,努力白费。
大多数人都在做低水平的重复。而高手是在重复的训练中不断突破自己升级难度,迭代更新自己的认知。
同时模仿动作也是必要参考步骤,不理解时先模仿动作,边模仿边理解边调整,目的是理解底层逻辑为己所用。
投资自己的认知是这世界上最稳赚不赔的生意。
拉高一个层次看世界
当你做销售时,要用销售经理看自己的工作。那你一定是销售员中业绩最好的,当你成为销售经理,你要用销售总监的方式去思考你的工作,那你一定是晋升最快的,当你是部门总监时,你要用CEO的思维思考你的工作,你肯定是公司提拔的最快的,当你成为CEO,你要用投资人的眼光去审视公司的业务,那么你一定会比别人更容易拿到融资。
启发: ★能力圈应该逐步突破,而不是一口想吃个胖子。
需要用产业的眼光看行业,需要用行业的眼光看企业,需要用资本的眼光看产品。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乡村旅游产业就包含了乡村旅游住宿业,农家乐,餐饮业,这些行业。
思维模型: 看一个领域是否值得做?
第一,先定性,用关键指标来定性。
第二,定量用,数据分析看量,看市场。
以减肥为例,关键指标女性的就业率有没有提高?创业率有没有提高?收入有没有提高?如果是那么定性的角度来讲,这个事是可行的。然后去定量,用数据分析看各大电商平台上关于减肥健身的所有产品服务,他们的体量是不是在增加。
思维模型思考某个领域该不该做?如减肥,应该是先定性再定量。先用关键指标去定性,再用数据分析看量来看市场。
卖产品,不如卖解决方案,卖生活方式。
时光机理论
为什么很多商人满世界跑?满中国跑,这就是需要有全球化视野和格局的表现。孙正义有一套时光机理论,意思是充分利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发展中间的不平衡,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带到落后的地区。未来一直都在,只不过历史分布不均,发达经济经历过的,是发展中经济正在经历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看到更大的时间,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做出正确的抉择。
比如有一个手机厂商叫传音。很多人没有听过,但他却称霸非洲。在大陆小米干不掉,华为干不过,苹果卖不过。那么就去非洲。只要把中国经历和经验验证过的模式和方法在非洲在复制一遍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
在出海早期你可以复制原有的经验,但想活的久,活的好,你还得因地制宜去做本地人需要喜欢的产品。
商业相关
创新往往不是从大企业开始的,行业的颠覆往往都是从★边缘地带开始的。想要改变局面就要看用户在哪里,去哪里可以遇到用户。从边缘走向中心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必然经历。
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为用户服务的位置上,把自己当成一个提供价值的通道,能给别人提供功能价值或情绪价值。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价值交换。提高用户交换或交易的体验或交易的效率。
判断一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有一个逻辑就是看他能不能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能不能极大的提高行业交易效率。
一切商业的成功源自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需求来自于哪?★需求来自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差距产生痛苦,痛苦源自比较,有了痛苦就有了需求。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而消费者是可以被教育出来的。
★需求的分类,满足别人的一般需求,你可以生存,满足核心需求,你可以发展。满足隐性需求,你可以爆炸性增长。
从来不缺乏付费的用户,缺乏精准击中他们痛点的商家。
错位竞争
拼多多和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有错位才有成长空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有的老板从来没有去外面学过,但企业一样管理的很好,为什么呢?第一,方法和工具只是手段,目标和结果才是最重要的。第二,所有的学习需要具有系统性,必须有接收,内化,运用三个步骤,而不仅是一味的表面模仿。
作为管理者应避免碎片化学习,要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能在杂乱无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周一次只能解决单点问题,缺乏全局思维往往会带来新的问题。学习,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解题思路。
可以不会方法,但不能没有方向,既要关注什么是变的,也要关注什么是不变的。比如需求就是一种确定的东西。
方向错了,前进就是后退,方法错了可以复盘,方向错了就是灾难。
做企业你只要考虑两件事,第一,如何与竞争对手区分开,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第二,如何无损耗的把价值传递出去。小企业的成功绝对不是和大企业硬分硬分一杯羹,而是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战略的确定性
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并不知道,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我们要寻找确定性来作为行动的指南。真正的高手都会用战略的确定性,战胜市场的不确定性。
永远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方向错了越努力越白费。
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就收获什么。
你的过去就是你的底层逻辑,你如何解释你的过去就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唯一能改变的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自己。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为了更好的抵御不确定性。这也是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关键所在。
战略: 不是思考未来做什么,而是思考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三个市场
中小企业做好顶层设计要围绕三个市场。商品市场,创业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学会在商品市场里做品牌,在创业市场里做渠道,在资本市场里做好增长模型。
资本市场卖的是琳琅满目的商业模式和和企业。创始人把自己的点子卖给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再卖给天使投资人,投资人再把这个点子卖给abcd轮,再卖给券商,最后卖给大众。
所有的企业问题都会聚焦在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分配这三个阶段。
新商业时代打法套路和框架: 锁定人群,切准场景,解决痛点,讲好故事,创造价值,做好传播。
在用户稀缺的时代,谁离用户近,谁的价值就越大。
做终端,渠道,研发,设计,品牌,你就离用户近;做生产制造,原材料加工,你就离用户远。
作为创业者你要思考。你公司的入口是什么?和其他公司有什么不一样?如阿里的入口是电商,腾讯的入口是社交,字节跳动的入口是信息分发抖音的入口是短视频,美团的入口是外卖。
用户裂变,即用户拉用户,是当今时代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营销。
星巴克卖什么?
星巴克卖什么?卖的是第三空间。别的咖啡馆房租成本大概是25%,而星巴克是有5%~10%,星巴克百2/3的利润,来自于房东的返租。因为他通过咖啡打造一个品牌,星巴克在哪里,哪里就能吸引到流量。所以你跟星巴克在一起开咖啡厅是不赚钱的,但星巴克是赚钱的,因为它有强大的租金溢价能力,星巴克来了之后,就会把别的商家也带过来。因此有了流量,商业地价的价值就会提升。而商圈可以赚星巴克旁边铺子的钱,让旁边的铺子增值租给别人。
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要不断的革自己的命。所以要不断寻求企业企业的第二曲线: 面对未来的新技术,新消费者,新市场进行一场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变革。
因为任何一个产品,服务,技术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再大的公司都会面临生命周期走到尽头的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发现新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去。
第二曲线是转型,而不是转行。核心在于要么做资源的平移,要么做能力的平移。你在一个领域积累了什么资源,如渠道,客户,人才,技术等,这些都是再增长的基础。
做第二曲线的最好时机是在企业增长达到最高的拐点期,因为此时有充足的资金,团队士气高涨的团队。
真正的高手都在做减法
功能一定要聚焦,不能什么卖点都想要。高手就是能看你能不能清晰的告诉别人你是做什么的?你的特长是什么?
用户的痛点就是创新的原点。
做广不如做的深。从大众市场到分众市场到小众市场。
卖产品的人总想把产品卖给全天下所有的人,但是品牌只能为特定的人群服务。品牌是消费者人群的自我身份认知和自我身份认同。为所有人服务就相当于无法服务任何人。
身份认同感,比如直播间抢某样产品,是对他的品牌的价值的认同,用户在证明一件事情,我要用我的行动去支持这个朴实的企业家,支持这个品牌,它在满足用户的一种情感,我也是一个爱国青年,我也要支持这样朴实的企业和企业家。
营销是什么?
营销是什么?先定义用户,搞明白你为谁服务,再定义痛点,然后定义价值,最后定义产品,这个顺序一定不要搞错。
很多时候用户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痛点。很多时候你以为的痛点不是痛点,真正的痛点却是难以启齿的。比如妈妈。需要一个讲故事的APP,但他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一个哄睡工具,而没有一个妈妈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懒妈妈,不想自己讲故事,想要一个软件帮他讲个故事,哄孩子们睡觉。他们都渴望能够给自己保留一点珍惜的独处时间。但他们都想跟别人说自己育儿是怎么科学。这个痛点。没有人告诉你,也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懒惰。
营销的本质是发现并放大用户的痛点。用户购买产品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想借助这个产品实现更好的自己。真正的营销高手,都会为用户发声,为他们解决一个问题,缓解一种焦虑,创造一种价值。
人总是期望理性,但绝大多数都是非理性的,只会依赖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形式,通过讲故事做情感营销,用户的大脑往往容易受强烈的情感刺激。
情感诉求被满足,什么是情感诉求?我有家国情怀,我支持国产,我觉得国风好,太感人了,买它。
做品牌有五定模型
锁定一类人群,切准一个场景,解决一个痛点,讲好一个故事,做好一场传播。
品牌的背后是价值,是理念,是生活方式,有时客户并不需要一款产品,他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种价值。他们并不需要品牌,需要的是通过品牌彰显他们的精神主张。品牌进阶的逻辑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卖服务到卖生活方式,从买生活方式到买价值观。
做产品如同谈恋爱,谈恋爱的时候你会倾听对方的需求,感知对方的痛点,照顾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情绪。最后你调整自己。带给对方美好的体验。
局里完美日记成功在于社群私域营销做的非常好。他不仅在卖化妆品,他会认真经营好微信号的内容。教你怎么画眉毛,涂腮红。教你不同场景。画不同的妆容。让用户发现有趣有价值,有用的内容,不断的跟用户产生关系,发现用户的需求,再用内容留住用户。
文案的重要性
当你在读文案是读的不仅是广告,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盼望,看到的不仅是图片和文字,还有画面感和氛围感。
内容营销: 与用户互动。有用,有启发,有趣,有料,让用户想参与,引起用户共鸣,共情,说出了用户的心里话。
老板空想奋斗,根本不可能激励员工。华为所说的奋斗者为本的本质思想是?不要求奋斗者默默付出,而是要以奋斗者为本,让奋斗者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嘉奖。
真正的老板不应该搞小恩小惠。而是应该成就员工。
商业的世界是交换交易,永远为员工提供比第三方更大的价值。
学历只代表你的智商,学习力代表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人立足职场的关键。
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员工不会。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商业世界,更不会对一个原地踏步的人有宽容之心。
作为一个员工,他在一家公司的追求无非三个层次: 成长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你的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员工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是你淘汰他,可是你的员工发展的很快,公司不发展,就是员工淘汰公司。
考虑问题,学习的四大思维。系统性,全局性,本质性和趋势性。
系统性: 指系统的元素,元素之间的链接,功能目标,内部结构,相互联系及发展阶段。
全局性: 考虑所有因素变量,元素。
慢慢变富才是正道
观察变化和趋势与坚持长期主义并不矛盾。一方面你既要了解目前的市场趋势,不断让自己学习成长,另一方面你也要观察哪些东西是恒定的,稳定的,自己个有一颗恒心去坚持,不要低估时间的力量。
真正决定你人生质量的是一个个你的选择,而选择的背后就是认知的差距,你看到什么,你就收获什么。
悲观的人往往倾向于理智保守,不轻易相信某件事。不去行动也许不会出错,但也容易错失机会。而乐观认知的人倾向于积极冒进的,因为相信,所以行动,或许会错,但也有50%成功的概率,至少得到了前进的机会。
我们看到有的人为了做出成绩豁得出去,站得起来,说到做到,有人瞻前顾后,忧虑重重,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困难,已经想了几重山,焦虑就已经吞噬了他。
老板是什么?是给员工,投资人,客户,经销商带来信心的人。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未来的人。
当你选择创业这条路时,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要拥有迷之自信,迷之自信比普通的自信更高一层,普通的自信是你只相信自己,迷之自信是指别人都不相信你,全世界都对着跟你干,但是你还是要相信自己,你要坚定相信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创业者的心态
创业者的心态是过山车的,这是常态,1秒钟天堂,1秒钟地狱,下一秒又是什么是未知的。这种不确定情况,大概就是今天你有1万个想法,信心百倍,感觉自己就是下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CEO,下一个中国首富,结果过两天又回到了谷底,甚至担心自己的公司是不是能坚持到底,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未来。想创业当老板就得经受住在自信和焦虑之间的反复横跳。
有一个军事专家讲什么时候一场战役算是真正的结束,就是战斗双方其中一方彻底放弃了战斗的意志,这场战役就彻底结束了,只要其中一方还没有彻底放弃战斗意志,这场战役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自信来源于哪里?
来源于一次次小小的自我突破,一次次小成功推动一次次的小确幸,你做了很多漂亮的事,这件事你自己觉得精彩,别人觉得有价值,自信就慢慢的积累起来了。
作为老板首先应是一个自信的人,他有足够大的能量,能够有自己的能量影响身边的人,然后可以凝聚他们去做一件事,一个足够自信的人是不断往上走的,他要去结交比他更厉害的人,因为自信的人更容易有前进和向上的动力。
能跳出自己的圈层做事才是真正的狠人。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认知半径里,极少有人能跨越过去。所以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有时候你的机会来自于对手的错误决定。
比如拼多多的崛起就和阿里的战略角色有很大关系。阿里的淘宝开始打假。打走了24万,有团队,有资源,懂运营的低端专家,他们都去了哪里去了拼多多?拼多多的黄峥看到了被电商行业两大巨头所忽略和抛弃的空白市场,看到了大量的滞销产品和巨大的下沉市场。正因为对市场和人群的精准认知和判断,一跃成中国第一电商平台。
黄征突破时代性别,地域和阶层的限制,它本来是一个中产阶层精英留学美国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离下层用户的生活环境很远,但这并不影响他看到了并拿下了这片蓝海市场,他不用自己的品味做生意,而是去看数据挖掘新的市场。
创业的几个重要阶段
一,混沌一无所知,只有一些想法,
二,懵懂,一知半解,在想干和不想干之间,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必要存在的,
三,逐渐清晰,了然于胸,决定试一试,然后some in,然后all in。
大家都能学会的东西是不可能让你致富的,只有你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属于你独有的能力,才有可能让你创业成功。企业与人一样,想要逃出生命周期率就要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平,移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断迭代创新,持续的经营自己。
大多数人之所以庸庸碌碌的过了一生,是因为他们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什么都不肯付出。
资源陷阱,有时候资源也是一种智慧,它既给了你优势,又给了束缚你的条件,没有资源,反而有可能开采链接更多的资源。
所以生存模式决定行为方式。高手们往往主动被动的把自己置于一个生存危机中,逼迫自己成为一个高手。
当你获得某个领域的成功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余更大的要素,比如时代环境,地缘,政策红利。目前新一轮的财富机会在哪里呢?就是目前现在特别火的硬核制造,黑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和虚拟世界。
很多人认为张琪的突然火爆就是运气好,是的,我很幸运,可是运气的背后藏的是对趋势的认知,对职业的敬畏和对梦想的坚持。没有所谓的横空出世,有的都是蓄谋已久的厚积薄发,财富的本质就是认知变现。
商业的终局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就是在抢人抢人的时间和空间。世界上的消费品只有两种,一种叫经营用户的空间,一种叫经营用户的时间。
经营用户时间有三个维度,一,为用户节省时间。如外卖家政,陪诊,二帮用户消磨时间,如网络游戏,短视频,小说,三,帮用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间,如文旅小镇,咖啡馆剧本杀苏打。
思维打开之后你会发现跟你抢生意的可能不是你的直接对手。所以我们说干掉KTV的不是更好的KTV,而是密室狼人杀和剧本杀。
在做产品时,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与其更广不如更深,与其更泛,不如更精。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 事物从出现就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比如从生到死,从好到坏。
弱者道之用: 如水一般,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圆融,共生,收敛。
梳理需求处理需求就要明白你在卖一个产品时哪些是必须要有的,哪些是不能有的,哪些是应该有的,哪些是可以有的,哪些是没必要有的?
满足用户的一般需求,你只能让你维持生存,实现核心需求可以让你成长,满足隐性需求可以让你爆发式增长。
成为一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你才能赚更多的钱。做不了第一就要做专一。把一个细分赛道做到极致,也就是一个大的市场。大众时代已成了分众,甚至是小众,人以群分才是新时代最大的特点。
创业者你或许并不需要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要做的是小池塘里的大鱼,而不是大池塘里的小鱼,大池塘里的小鱼很容易被吃掉,而小池塘里的大鱼永远有东西吃。努力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细分赛道的头部,你同样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穷人才谈人缘,富人只看价值社交。
商业社交上有一个扎心真相,你对别人越有用,你的朋友就越多,所以面对比自己维度高的人,不要去讨好你,讨好的行为在人家眼里真的很幼稚。社交的本质是互惠,你对别人没有价值,认识谁也没有用。
人在高位时不要去践踏的,在低谷时要看到自己迷之自信,在高峰时要开导别人解除傲慢,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世的智慧。
面对比你富有的人与其费尽心思拉关系,谈感情,不如想想怎样创造价值,成为一个别人眼中价值高的人。面对比你贫穷的人也不要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你可能会换来一个根本无法承受的结果。
什么是父母最好的爱?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独特的存在,父母的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人际关系的资源理论,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际交互实际上都是一种交易,人们合作是为了相互给予和获取资源。在商业的社会里,成年人的交情往往由价值决定,你的价值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人本质上爱的是自己。
你只有不断创造价值,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从外界获得更多的价值交换。
有钱的人可以随便瞎折腾,因为有钱去兜底,没钱的人不一样。你做错误的决策,走错误的方向,用错误的方法代价可能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挥霍一生的积蓄。所以首先需要沉淀下来,用比较低的成本先去学习。
强势的领导会认为领导和下属之间是指挥和执行的关系,领导负责指挥下属负责执行,真正能成大事儿的领导会认为自己和下属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他会让下属有成长,让下属有钱赚,让下属有奔头,领导有方,下属才会干劲十足。
人生事业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要跟随成功的人,中年时要去和成功的人合作。当我们不断去发展时,终有一定成绩时,要去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成功。
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一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什么是乐观主义者?他不会去抱怨,指责,迷茫,自责,而是去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问自己
常问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你不可替代的替代的能力是什么?你的资源是什么?把你热爱的变成你擅长的,把你擅长的变成你的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和时代的红利算法结合,这才是你要做的。
没有稳定的环境,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反过来,没有持续的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稳定。
聚焦优势,注重对风险和成本的管控。追求利润大于追求规模。不要盲目扩张。
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这个节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