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 目的是正确的, 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法。---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这是最近看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让我深以为然,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的目标不正确,而是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选择的错误的方法。但往往当不好的结果发生时,我们会简单的把它归因到目标选择的错误,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在实现的过程中选择的方法是不是错在问题。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其实我只看了一半,没有全部的看完,而且也是在看过后过了很久才开始戒烟的,但在戒烟时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帮助我完成了戒烟这件事情。抽烟的人少不了会有很多想戒烟或者要戒烟的时候,我也是一样,在以前也尝试过几次要想戒烟,只是更多是家人的劝导和受到外界的影响,没有产生内在的动力,所以每次都是以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告终。但这次戒烟一年多的时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运用正确的方法。
要有内生的完成一件事情的动力
这一点其实就是心理建设的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做出了一个决定,但有可能在内心里并没有完全的做好选择,有可能是还在犹豫,也有可能是与内心完全冲突。而具有内生动力,就是完全接受了这个决定的外在表现,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完全的接受和认可的。这也是需要我们在做出某项决定时及做出决定后,要不断进行强化,任何一个目标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你能始终坚信你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不要在目标里加入对立情绪
相同的一件事情用不同的状态去对待,收获的也是不同结果。拿戒烟这件事情来说,在戒烟的过程中我尽量不用“戒烟”这个词,更多的是说不抽烟了,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想抽烟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先不要抽这一根烟,而不是我要戒掉这根烟。虽然只是文字上的变化,但在内心的感官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不抽了是自我选择的一个结果,顺应自身想法。戒烟是带有一点对抗性质,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痛苦的属性在里面。所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避免把对立情绪带入到目标中来,用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开始时要有点冲动,过程中唯有坚持。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习惯把一件事情考虑好了,方方面面都想好了才去做,可实际上是受到思维的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都想好了,而且在想的过程中会放大利好或者负面的东西,陷入到情绪里,偏离了目标。问题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解决,而不是解决了问题采取行动。用一点冲动作为开始,用行动代替想象,努力坚持下去。
结果不是唯一的
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很多事情,不会想化学实现一样,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操作步骤就能完全的复原实验过程。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付出努力,做出牺牲,是为了实现我们预定的目标,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目标并不是唯一的,有实现的可能也就有不能实现的可能,还有因为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结果发生了偏移。而我们要用更加包容的方式来接受这一切,结果并不是对过程的完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