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模块:课程体系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内容:
1.学习主题:
2.学习目标
3.学习内容
4.学习方法
5.学习时长
6.评估方式
一个职责会对应一个或多个学习主题
格式从职责转化为课程名称。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变成,年度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P54-55
写学习目标时,可以没有AC,但一定要有BDSMART 与ABCD的共性与区别:
SMART法:用来写工作目标
ABCD法:用来写学习目标例如:P47
在访谈提纲的帮助下(C),
能够在20-30分钟内完成1次高效(D定性定量描述)
面谈(B)
收集到高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期望(D)可以没有A,因为这个是相应岗位的学习目标了
可以没有C,如果有可参考的工具标准制度,如果没有就不用写
7-2-1学习法则:
70%来自真实体验、实际任务的解决
20%跟其他角色榜样一起工作、跨界交流、360反馈
10% 正规的培训、在线学习、自我培训(按照一定的规划自学)
1.学习方式多元
2.目的:为了让最合适的内容用最合适的方式,让学员能用便捷、花最少时间精力,学的更好
3.14种学习方式 P60
选择学习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1.内容的特点
简单知识:在布卢姆教学层级上,要让学员了解、理解就可以的,可使用在线学习
态度:需要在面授课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让学员有感触;或复杂技能,需要老师讲解、反复练习的(如:课程体系搭建,就要使用面授
操作设备:操作大型设备,这样的生产设备没有办法移动,只能在工作场所做;或是面授教完还不够,还需要不断练习 (如:内训师TTT培训),就需要使用岗位带教
书籍类的材料、网站、APP,拓展学习者的广度与深度,不需要点对点的教,可使用自学2.面对学员对象的特征
有个内容适合在学习,但生产一线的工人拿起手机就是用来娱乐,就不能用3.企业的实际情况,资源与企业文化
有个内容很适合在线,但企业没有在线学习平台
央企上课都是讲座是的,行动学习就行动不起来
由于考虑到落地性的问题,哪怕拿到动样的KSA表格,每个人输出的TOCMART表就不一样
最容易采用的方法:面授、在线学习、在岗实践辅导、自学
评分作用:
1.职责优先级(FID)九分以上,重点面授
2.工作任务优先级(FID)九分以上,面授课程里的重点模块,需要多花时间
3.(FID)九分以上,E三分以上,优先考虑为要辅导的关键历练。 E,需要配合导师的配合度,如果配合度不高,就选FID分数比较高的关键历练先做
PS:9分、3分只是评估值,依照企业资源可以调整平均分
数据分析操作步骤:
1.先看工作职责,找到FID分数高的,超过9分的,就会对应出面授课
2.其他没有9分的就用其他学习方式处理,选择使用微课、自学或使用不同工具,自己选择
3.要在写知识点时,一定要具体,这样微课开发的颗粒度才不会太大
案例一:
案例二
两个要点:
你想要评估到哪个阶段?
哪些评估方式是可以落地执行的?
形成课程体系
人员选择:
要找参与过工作坊的人:可以对一些你不懂得专业知识做补充
找没有参与过工作坊的人:希望观点可以更全面
形成可视化的学习地图
第五模块:课程体系成果的应用
课程体系成果的应用:
1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p72.
2.学习项目设计 p73
3.课程开发内容
盘点资源内容
1.已有的资源,需要开发,可能只是在某个讲师的硬盘里
2.大纲有提纲有点差异的,优化开发
3.没有的,重新开发内部开发/外部采购考量
1.专业类、企业文化内部开发
2.通用管理课程,需多轮使用,适合内部开发
3.开发难度大,市场有程熟的,如沙盘,外部采购
实际操作时的实践经验
在引导时的三个大山:
1.出第一张工作职责卡片
2.出第一张工作任务卡片
3.出第一张工作评价标准卡片工作坊的难度是不断在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