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高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离自己高考已过去许久,却仍然忘不了每天早上的誓词,忘不了挑灯夜战的复习,忘不了那些为了梦想而奋斗一张张青涩的脸庞。高考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对过去十多年自己的一个交代。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往往会有巨大的压力,在压力,理想,众多人的期望等因素下,许多同学会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这样,自然免不了熬夜和早起。为高考拼命的同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晚自习放学后挑灯夜战,学习到深夜,第二天及时赶去早自习。另一种晚自习下课后洗个澡就睡觉,第二天一大早醒来,5点多钟就坐在教室学习。那么这两种模式那种更好呢?
早睡早起
5,6点起床去教室看书做题背单词,一个偌大的教室此时就那么几个人,此时大脑非常清醒,环境也非常安静,学习效率会非常高。但缺点就是往往打算这么做的人第一天列好计划打算早点睡觉,第二天打算五点半起来复习,结果早睡了,第二天也没能起来。对于意志力强大的人来说,选择早睡早起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毕竟早睡早起身体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早睡早起还是不太现实。毕竟高三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睡眠时间不足,想要太早起来学习过于困难。
晚睡晚起
当别人都已经睡着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学习,可以悄悄拉开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并且深夜挑灯夜战真的很有青春奋斗的感觉。此时的心情会非常地宁静,少去了白天的浮躁。很多厉害的学霸看起来和你付出相同的努力但却比你成绩优异,原因就在这。但熬夜毕竟是逆生物钟而行,长久以来对身体的负荷会很大。小编不推崇,也不反对,希望各位熬夜学习的小可爱,量力而行。
那么到底熬夜好还是早起好呢?
1978年,美国圣约翰大学的Rita Dunn教授,做了一个一天当中记忆力比较的实验.根据结果,他们将记忆最佳时段分成了四大类:
1. 大约30%的人在早晨记忆力最佳。这些人在醒来时就已做好了吸收新知识的准备。
2. 大约30%的人在下午记忆力最佳。他们往往在午饭之后才算是真正活了过来。
3. 大约30%的人在晚上记忆力最佳。他们就是所谓的“夜猫子”。
4. 大约10%的人没有任何时间偏向性。他们似乎在任何需要进行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也就是说,要早起还是晚睡首先要找到自己记忆最佳时段然后对症下药首先,从任务的角度看:
1.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进行浅深度任务,比如记忆。
2.晚上延迟半小时睡觉,做难题可能导致大脑过于兴奋,可以尝试整理错题,笔记,预习等。
3.另外,晚上学习,大脑会有潜意识复习功能。
其次,就个体差异来看:有的人能够接受延迟睡觉,有的人能接受提前起床,甚至提前后会有一种内心优越感,安逸感。我们不必非得和别人同步,只要能保证对第二天不造成影响,自己能够承受住,就是适合自己的。
早睡早起对身体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仍然有很多人选择熬夜休仙!那就送给夜猫子们一些小贴士,希望可以将熬夜的伤害降到最低~
1.熬夜饿了不能吃泡面、油炸食品等,以免火气太大。
2.熬夜就要对得起这两个字,不可以中途休息!就像机器一样,突然开关,对身体机能非常不好,所以熬不住就去睡或者熬到把事情解决掉。
3.多喝水,而且是温热的白开水。
4.熬夜时,大脑需氧量会增大,要时不时做深长呼吸。
5.熬夜隔天要中午小憩,补足前一天的睡眠债,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哦!
最后,高三很苦很累,但也很美好。那份单纯,那份执着,那种一个集体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感觉高考后可能不会再有。希望各位小可爱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希望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愿你们在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着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