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图片◆网络
你是不是心里明明生气了,但脸上依然挂着笑容?
你是不是在别人欠你钱时,却不好意思开口让他还钱?
你是不是从来不请求别人,即便是很小的事也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最近,“讨好型人格”这个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不少人都惊呼中枪了。
蒋方舟在参加《奇葩大会》时,分享过自己讨好别人的经历。
曾有朋友问她:你有没有跟任何人发生过很真实的关系?
也就是说,你可以和对方发生争吵,甚至是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对方面前,而且不去顾及别人的情感。
而她的回答是:
从来没有过,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我都非常害怕冲突和争吵。
其实这些都与善良和情商无关,纯粹是很害怕冲突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曾经遇见过一个女孩,不管谁在开玩笑,她都会很捧场笑得很开心。
但当别人开她的玩笑甚至带有贬义时,她还是勉强笑着捧场,别人根本无法感受到她真正的情绪。
讨好型人格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方式,他们害怕被抛弃。
在一段关系当中,隐藏自身喜恶,一味去在意别人的感受和认同。
在《北京女子图鉴》中,戚薇饰演的平凡女孩陈可遇到了富二代于杨。
她始终觉得配不上于杨,于是小心翼翼地经营感情,不断迁就,学会懂事,甚至不断降低自己的诉求。
她不敢像其他恋爱中的女孩那样撒娇耍赖,更不能要求于杨像其他男朋友那样体贴温柔。
她每天都得放下一切陪他去应酬,就算是有工作,也带过去一边陪伴一边做,倘若实在不想陪他参加客户聚会也需要提前向于杨申请。
但于杨始终不肯在朋友面前承认她的身份,于是陈可便提出公开的要求。
他却反问道:
你怎么了,你平时不这样的,之前挺懂事的,我最喜欢的就是你的懂事。
最后,他和陈可分手,和总裁的女儿结婚了。
在爱情里,处处讨好,也就意味着必须处处退让。
当对方已经习惯被讨好时,你已经养大了对方的霸道。
这时候你再提要求,就会显得这个要求既无理取闹,又没有分量。
不仅仅是一次约会,一次吵架,你让掉的还有面对生活的底气。
前不久,去参加了个聚会,朋友在朋友圈发了张合照,收获无数点赞。
没多久,我却发现他悄悄把照片删掉了。
我问他:“照得挺好的怎么删了?”
他说:“有人评价说,这是油腻饭局,我懒得去反驳他,不如删了。”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转身消化热情,无限放大冷漠。
他会忽略别人对他的一百句夸赞,特别记得那一个被当作笑柄的冷脸。
我以前也是个非常在乎别人感受的人。
和别人在一起时拼命寻找话题,担心冷场。
即便是网上聊天,也要仔细斟酌措辞,甚至是一个表情,生怕聊天会进入无言的尴尬之中。
你也不是不懂,只是你始终觉得,不顾别人的感受是自私,可你却忘了,不顾自己的感受是自虐。
你成为人们口中的讨好型人格,默默关心着所有人,但这个世界未必真正关心过你。
人生在世,除了要懂得与别人相处,也得明白让自己活得舒服。
蒋方舟在节目的最后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
“每个人都有一个他独特的价值,在他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中,他有可能是张牙舞爪的,也有可能显得很笨拙。
但是如果你放弃了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那你吸引来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赏的人。
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应该喜欢的是你真实的样子。”
如果你因为别人的冷言冷语不开心了,就直接表达你的不满。
不想做的事不做、不想借的钱不借、不想看的脸色不看,就这么简单。
想太多只会毁了自己,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你对文章的喜爱,都体现在转发里。
老贺,一个地道的青岛人,
巷子拐角处的酒馆老板。
以酒为引,以故事为费。
每晚九点,期待与你相遇。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转发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