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依靠内在驱动,而非外在,然而事实上,人们常常被外部控制心理学操纵。
我们常说:“不是痛苦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痛苦”。本书的选择理论重点是让人们不以外部控制学控制,以自身做决定,从而通往独立自由之路。作者期待人人学会选择理论,运用它,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选择理论,它有十条原则:一、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我们能给予他人或者从他人处获得的只是信息,我们和他们如何处理该信息是各自的选择;三、所有长期的心理问题都是人际关系问题;四、人际关系问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五、过去发生的痛苦事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很大关系,但是回顾痛苦的过去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改善当前的重要关系;六、我们收到五种基因需求的驱动即生存、爱和归属、权利、自由和乐趣;七、我们只能通过满足自己优质世界中的画面来满足这些需求,在所知的一切事物中,我们选择放进自己优质世界的是最重要的;八、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行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整体行为,由四个不可分割的成分组成即行动、思维、感受和生理状况;九、所有整体性行为的特征都是动词形式;十、虽然所有整体行为都是被选择的,但我们只能直接控制行为和思维,间接控制感受和生理状况。
本书观点之一是人际关系问题是压力源,优质世界是人们心中最在乎的画面组合,所以看到人们的优质世界就能与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设想的优质世界里画面内容可以分成三类:1、我们最想与之共处的人;2、我们最想拥有或体验的事物;3、我们遵循的理念或信念系统。
最打动我心的几个词如自己、外部控制、优质世界、整体行为、调解圈……
首先自己、外部控制和整体行为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我们常说:“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当现实不可更改时,我们便改变对它的解释”,这些都是说明不要试图改变对方,而是从改变自身出发。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被外部心理学控制,例如婚姻里我们常试着指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出改变;学校教育或者家庭常以分数或是能否考入好的大学作为评价孩子是否努力学习的标准;职场中常以升职加薪作为评价工作能力的标准等等,这些凭借外界鞭笞才肯努力有什么坏处呢?人们会不断攀比继而陷入万劫不复的焦虑中。
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物质丰富精神却空虚?为什么丰衣足食礼仪却缺乏?为什么行动自由感觉却闭塞?为什么通过努力就能取得人们却消极懈怠?这一切的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原因是人们的内在太空虚,从而需要外在不断刺激产生动力,正如一个即将枯竭的机器,推它一把,它动一下,不推它,它就永远停滞了。如果想要强动力,那么需要从个人内在出发。作者说整体行为由四部分组成:思维、行动、感受和生理。当使自己感觉不好的现实不可改变事,作者建议我们改变愿望或改变行动或是两者都改变,总之,解决事情的第一步从自身出发,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
其次看一下优质世界,前文我们说优质世界里住着一个人最关心的东西,读懂对方的优质世界,就读懂了对方。那么这里最需要的一个技能就是倾听,我们却时常忽视倾听,人们说话常常被对方打断,这也引起人们争吵。倾听——关注的艺术,只有我们肯花时间听对方讲话,才能获得对方的诉求。你会倾听你那五六岁孩子的讲话吗?他们的话时常是片段的、无意义的,一般父母不会聚精会神听孩子讲话,而聪明的父母常会从这些日常的小交流里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去解决,阻止了更大问题的发生。有效的倾听可以把我们和对方放在调解圈里,更助于解决问题。
另外作者安排了大量的篇幅讲教育,他认为孩子最应该学会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校或是家长引导孩子有效的读和写,刺激对方学习的兴趣才是重中之重,引导孩子将学习植入他的优质世界,他就如装上内在驱动器,产生不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