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债务--爸妈犯下的错误,读后感
钱钱语录:
1,欠债的人应当毁掉所有的信用卡。
2,应当尽可能少地偿还贷款。
3,应当将不用于生活的那部分钱中的一半存起来,另一半用于还债。最好不要申请消费贷款。
4,每次借债前问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
读完这一章,首先第一点感受到国外的消费思想消费思维与中国的消费思维有一定的差异。在国外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提前消费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但是在国内呢,也是最近这十年来信用卡开始风靡起来。
但是,现在是社会顶梁柱主体70、80代,以及已经成长起来的90代,他们中有不小的消费思维还是比较保守,我就是90后其中一员。受上一代父母和当时社会的影响,我自身对提前消费怀有抵制情绪。就是现在已经在用信用卡了,也仅仅是使用信用卡做单月份中转,事后信用卡还款清单下来后,绝不分期。
目前信用卡分期没有利息,但是会有名曰手续费的东东,转换一个名字,然后使用者还款还利息费用,为银行挣钱。拿钱挣钱!!
后面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甚至还在学校中受教育的学生一代,他们之后的提前消费的思维已经日渐充斥“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催化异常健壮。我一个朋友的弟弟,他和自己女朋友从大学就“学会”提前消费,这个月的生活费还上月的欠款,这个月的生活费继续欠账。毕业之后找到一个3000+工作,但是办理几张信用卡后,过得确实月入过万的生活,小日子滋润的让人羡慕,但是只有他自己和他家人知道这样做背后的不堪。
真真正正的做到“脸比兜干净”!!!
年轻时都有不知轻重的,但是这个其中一个例子。在信用卡没有出现前,身份遇到的人中也有过着这种类似的日子,刚种地收完粮食卖成钱,最多三个月的肉夹馍(人吃啥,狗吃啥),三个月过后干啃馒头(狗吃啥,他吃啥),再过段时间连馒头都是跟别人借的(狗都被煮着吃了)!
本人对于这种生活很反感,对于过这种生活的人“敬谢不敏”。我不是反对信用消费,而是反感这种非理性消费。
细思一下,当前生活中各种消费。衣食住行哪一样都不再是纯纯的消费了,各个被赋予比它本身更高昂的身价。
刚性消费--住房、车子、家庭生活消费。(住房房贷是目前大多数未婚男士谈之色变的存在;车子一定程度可以没有,但是结婚后这个现在成了必需品;家庭生活消费,你总不能不吃饭吧,这年头夏天你不能没有空调吧,房内不能没有wifi吧……)
软性消费--旅游、教育、各种享受消费(旅游:中国那么大,地球那么大,怎么也要出去看看。你就是不想去,各类旅行公司个人会让你花这个钱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想更好更顺利生活这个星球上,学习必不可免;各种享受消费,奢侈消费,多如麻!)
各类节日被赋予挖掘消费的潜力,五一去旅行,十一去旅行,国内不够,国外旅行社遍布。三八妇女节成了女王节,这里我没有半点歧视女性的意思,三八之前的三七也整成女神节。没有的盛会,淘宝整出来一个“双十一”,让每个月大脑发狂,钱包难受。
消费必不可免涉及的金钱交易的,银行卡,信用卡,推出各种合作优惠项目。没有的是你想象不到和看不到的,就没有资本不会钻的细缝。
因此,我的观点。消费可以,但要理性消费。负债消费是一种慎重的事情,可以选择但要慎重,比如买车买房贷款。但是不要随便买点东西都要分期,整的自己成天不是刷信用卡支付消费,就是被信用卡提示还款日期,还有友情提示“可以分期,无利息!”的人工服务。
记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