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什么房子、家具、家电、聘礼、首饰、婚纱、摄影、婚车之类的,他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在内,不在其计划范畴。
他一心考虑的,是要请哪些人——就是出得起“份子钱”,而且必须是出手大方的人。
他的计划是,每两个客人(一对夫妻)凑一个“份子”,就能收到近百个红包。
胡为这几年,也收到过不少的“红色派款单”——请柬,凑过不少的“份子”;而为了绷“操哥”的面子,他每一次出手都很大方,从没少过千元,主要是因为钱来得比较容易,“捡来的娃儿当脚踢嘛”,无形中就为这次的“结婚计划”打好了基础。
在成都地区,有个约定俗成的风气,那就是“还礼”——无论什么原因,你送了我的“礼”,我得找机会还回去,以表示“礼尚往来”。
或许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又或许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而“还礼”须大于先前对方的价值和金额。
常常是,你去年送我一万,我今年“还”你两万;你上个月送我六千,我这个月“还”你八千;即便是今天我结婚,你送了一百,第二天你脚跟脚的也结婚,我也得“还”你一百二才行。
有了这样的风气,再加上五星级酒店开席的台面,每个红包也就在千元以上,再打个折,平均就算八百,这个婚接下来,少说也能收个“小十万”,真是个不错的“大业务”。
胡为还听说,有的名人,把自己的婚礼当成演出,都卖了门票,赚了上百万元,很是羡慕不已!
他想起电影《大腕》中,能把一场葬礼都商业化了,可以赚上亿的钱,不禁慨叹自己没那个本事,否则的话,很可能也来个“资本运作”,把自己的婚礼捣鼓上“创业板”,发行成股票,来圈广大投资者的现钱。
然而,结婚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那么,胡为的“女主角”是谁呢?
金巧巧。
别误会,不是那个电影明星。
只是一个同名同姓的女人而已。
准确的说,算不上同名同姓——同姓倒是不假,名字却是后来改的,而且该名的原因也很特殊。
金巧巧,原名“金小凤”,之所以改名字,是因为“工作”需要。
金小凤本是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靠“助学贷款”外加“奖学金”,才能勉强维持学业以及上学期间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