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篇目:第6章 交流
分享:
001 学会倾听
我们总认为“倾听”没什么难的,只要听就好了。其实,读了这部分内容,我才明白,原来“倾听”还有这么多注意事项。
问题一:我们的倾听能力为什么不高。
①倾听过程中常出现走神的现象,因为人类讲话的速度往往低于思考的速度。
②很多时候,人们的“听”是: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于是会误解说话者的意思。
③我们在听的时候不知道用多余的脑力做些什么――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同时又会不由自主的去做些什么,最终的结果当然就是做错。
问题二:倾听过程中,最不应该做的是什么。
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问题三:应该做什么
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
①回顾: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在重要的场合,利用辅助工具(笔记、照片、录音等)帮助记忆。而且,准确的讲,那些隐含的信息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到的,动用自己“多余”的脑力想到的。
②预期:预测接下来的内容
③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给予说者适当的反应,如表情上的、肢体上的,是听者为了有效倾听必须要做的事。
除了情绪上的反正,还需要通过逻辑上的反应来实现有效的倾听。如,使用这样的句式促进沟通:“那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002 说与不说
大家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话由别人和你说出来,效果完全不一样。这样的现象,其实与你自身的情况和地位有关。李笑来老师的一个实质建议就是: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逐渐积累获得尊重。因此,在分辨谈话对象之前,很有可能要先分辨自己。
003 交流守则
有意义的讨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双方要“相互合作”,“共同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
②摒弃自以为是,并且不断促进心智成长。
③讨论时,原本的焦点在于“事实”,而非“看法”。
所以,必须不断地促成心智的成熟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004 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他人说的和你理解的是一个意思,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如用一下句式进行验证、反馈
“你的意思是……是吗?”
“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
而不是“那你的意思是……喽?!”
005 勤于反思
每个人都有来自各个方向的局限,如认知上的、经验上的,所以我们必须勤于反思。
①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摆脱经验主义,不仅需要对道理本身的了解,还需要勇气。
②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经验需要通过归纳和演绎来论证,所以,在运用已有经验的时候,务必小心
③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做记录是个很好的习惯。即使你现在不懂的也可以记下来,以备以后弄懂。
④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这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最好的手段。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失去了积累、成长的可能性。平时多琢磨下“他们为什么那么想?”“他们为什么那么做?”“他们为什么那么看?”
⑤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多鼓励孩子们读杂书。因为杂书会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⑥耐心等待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阶段无法跨越。
我在坚持悦读,你呢[拥抱]
欢迎打卡到朋友圈和简书专题【剽悍读书营】哦,好书好感悟,我们一起分享悦读时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