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梅,丹麦Roskilde University管理学硕士,2008年毕业后一直在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从事升学指导工作,熟悉A Level、AP课程体系,对于英国和美国大学教育有深刻见解,指导过的学生曾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明德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
探究被英美名校录取之成功因素
作者 | 闫梅
声明 | 文章选自《从国际课程走进海外名校》
转载请联系后台
2016年英美大学的录取工作已尘埃落定,总体申请难度并未有明显提升,但一线名校录取率走低,名校录取依旧保持着“宁缺毋滥”的高姿态。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名来自美国的高中生Brittany Stinson成功拿下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五所“藤校”和斯坦福大学的录取offer,而他那篇申请主essay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时引起大家对申请essay重要性的热议。申请essay在美本申请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名校录取之成功因素不仅限于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因素还有哪些。
首先就是就读课程。无论是申请英国还是美国,以三大国际课程A Level、IB和AP中的任何一种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课程,通常都没有问题,只有少数英国大学仅招收学习AP课程的学生。无论学习哪一种课程,只有保证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中国学校百分制分数在85分以上,才有可能申请到排名靠前的英国或美国大学。而在选课时,学生既要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也要考虑大学对课程的要求。
为了让成绩单上的数字漂亮些,为了轻松获得好的考试成绩,有些学生就刻意挑选一些学起来不费力气、考试容易获得好分数的课程。这样做可行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只挑选容易学习、容易获取高分的课程,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说明这名学生面对困难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是懦弱的表现,绝对会让大学招生官对这名学生产生不良印象。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的大学,都希望学生能够学习那些有挑战性的课程,所学课程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以便更好地与大学课程衔接。实际上,大学通常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课程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申请如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等英国顶尖大学的商科或理工科专业,A Level课程中最难学的进阶数学(Further Mathematics)的成绩就必须或者是最好要提交的。而美国大学期望申请人既有比较宽泛的知识面,又要求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宽泛的知识面是指美国大学最希望申请人在高中学习的课程涉及英语(English)、数学(Mathematics)、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实验科学(Laboratory Sciences)以及外语(Foreign Language)这五类课程。而知识深度的要求体现在每门课程都要求有一定的学习时限,如3年或4年。美国大学希望录取的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素养与基础科技知识,以便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Match is the King(匹配为王)。除牛津、剑桥以外,英国大学主要以A Level+IELTS/TOEFL 成绩为录取依据,如果只有好的A Level成绩而没有合格的IELTS/TOEFL成绩,很难获得英国名校的直接录取。美国大学除了需要优秀的校内成绩和标准化考试成绩以外,更在乎这些成绩是否对应匹配。换言之,只有一个很高的SAT或者ACT分数而校内成绩、TOEFL/IELTS 成绩与之不匹配的话,也是不可能出现好结果的。
第三,申请文章及课外活动也不容忽视。对于英国大学,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成绩以外彰显其他能力的唯一途径,申请者需要充分利用它来展现自己在学术上的实力和潜力,而学生围绕即将就读专业开展的课外活动是PS 的重要内容。申请文章对于美国大学而言就更重要了,申请者能否在文章中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以及通过失败的经历和教训是否获得成长等,都关系着申请者最终的录取结果。我记得曾经有美国大学在录取函上专门提到,录取一名学生的原因在于他向大学提交了一篇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的申请文章。而参与的课外活动是申请者对于学习之外的事物抱以好奇心,持以新鲜感,以及对周遭生活环境适应程度的体现形式。申请文章及课外活动这个部分能够把成绩不相上下的优秀学生分出伯仲。
网络上有很多有关名校录取标准的讨论,近期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作者将美国大学录取标准进行分数量化,比如就读某所知名高中加4分,获得某个国家级荣誉奖项加3分,申请者如果是亚裔减3分。课程难度分值在1~20分之间,年级排名在0~3分之间,还有其他十余项指标,这些数据累计相加最终得出常春藤盟校的大学录取指数大部分在95 分以上,其余大学的录取指数在75~90分之间。这种凭借简单的加减算法得出美国大学录取指数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首先不知这些指标的评分标准源起何处,是否有据可查。其次从过往经历的案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被录取的孩子都存在共性,但这种共性是无法简单用数字量化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网络上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之用,切不可完全相信。学生和家长们还是需要多听、多看、多分析。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个被英美名校录取的孩子身上都有什么共性吧。
剑桥小工程师
H同学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踏实、肯钻研。他第一次来找我时,带着大概十几页的厚厚的草稿纸,俨然一个小研究者的模样。摊开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纸张,上面都是各种计算公式、图片、表格、飞机模型草图等。坦白地说,当时我看得一头雾水。沟通后得知H同学兴趣专业为剑桥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这源自他从小想当飞行员的梦想。H同学的A Level成绩毋庸置疑,全A。起初在和他谈个人陈述(PS)如何写时,他还是白纸一张,对于PS 全然不知。我建议他暑期多看一些专业书籍,完善他的飞机模型。开学后H 同学带来的是满满五页A4纸的内容。他详细讲述了飞机模型的设计、制作、改造、完善过程,如何借助书本上看到的知识重新建模,重新推算公式,反复数次才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付出才有回报,紧张的申请结束后,剑桥大学似乎看到了H 同学在专业上的激情,很快给他发来了面试和笔试邀请,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动手能力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剑桥大学的预录取。但当时H 同学的IELTS 还未达到剑桥大学各项不低于7分的要求,写作一直在6.5分左右徘徊。高三学习结束,他依旧无法在一次IELTS考试中达到各项均7的要求。当时学校的外方学术校长明明可以给剑桥大学写一封推荐信来证明他的英语能力,但他偏偏选择了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把。毕业季的暑假,大部分同学都已踏上了四处游玩的旅程,而他却把自己交给了图书馆。每天朝九晚五学习IELTS,终于在当年8 月31 日的IELTS考试中各单项成功破7。
H同学为实现自己的专业梦想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做专业调查及模型设计,并在大家都在旅游的高三暑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浸泡在图书馆里。他耐得了寂寞与孤独,忍得了枯燥与乏味。他不但向剑桥大学展现了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更展现了不服输的可贵品质,最终如愿进入了剑桥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学习。
天生的领袖
L同学目标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管理专业。这是一所英国甚至全球的顶尖文科学校,它的录取难度堪比牛津与剑桥,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志向政治、经济和管理专业的莘莘学子。L同学父母是自己创业,他从小耳濡目染,每逢寒暑假就去公司实习。他酷爱读书,特别是文学和历史。他爱看,更爱分享,同学们戏称他为“有故事的人”。从初中开始他一直担任班级管理工作。成绩虽然不是全A,但他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为了在申请材料里突出这些优势,弥补成绩的不足,我们在PS上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修改。最终他用田忌赛马的故事为开头讲述了古人在战国时期如何巧妙运用管理策略制胜。不像大部分文章,开头写自己如何喜欢管理,他这样的文章一开篇就吸引了招生官的目光。而之所以能用这样新颖的方式开头,归功于L 同学平时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知识累积。PS正文部分还提到暑假实习过程中,他发现实习公司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设想和建议,部分内容后来也为公司所采纳。对于非常看重分数的英国大学,L 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这篇与众不同的PS,让他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人大附中2010年以来被LSE录取的第一人。
L同学和H同学都是申请英国的大学,他们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们身上具有专业魅力,举手投足间也总能流露出各自独有的专业气质。H同学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俨然未来工程师的样子;L同学知识渊博,具有领导魅力,身边总围绕着一群追随者,他就是天生的领袖。
讲完两个申到英国名校“男神”的故事,咱们再来看看两个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女神”的故事。
戴耳麦的马尾女孩
对于Z同学的第一印象是她来咨询的时候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头上始终戴着一副大耳麦,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有一份浓浓的好奇心。这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乐于回报的小姑娘。她热爱跑步、滑冰、游泳等体育运动;能弹奏钢琴,拉小提琴、二胡等乐器;获得过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的名次,还拿过CCTV 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她是校学生会主席,是众多社团的社长,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是男生们都不敢接近的“女神”。
而这一切都不是她身上最闪耀的地方。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小小年纪,却有着大大抱负。从初中以来她就热心于各种公益活动。从一开始在小区做垃圾分类,到参加班级组织的每个周末去孤儿院献爱心志愿者活动,再到参加学校组织的与农民工子弟学校互帮互助活动。
高中以后更是把热心公益的触角伸向了国际舞台。高二暑假,她报名参加了联合国NGO 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与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高中生一起远赴尼泊尔进行支教。回来后在学校牵头建立了去尼泊尔支教的志愿者社团,并在毕业前一直肩负着社团的管理工作。正如哈佛大学招生官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我们不在乎你有多少个头衔,你是多少个社团的主席,而在乎的是你对这件事有多投入。”她不遗余力地将学习以外的时间都给了各种活动,并感染着影响着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参加这么多课外活动,她还有时间学习吗?她经常被大家问及这个问题。每当这时,她总会微微一笑,指着头上的耳麦说:“我一直都在学习啊。”是的,她一直带着的耳麦就是利用一切缝隙时间来学习的工具。她说:“每天坐地铁、吃饭甚至上厕所,这些琐碎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啊。”进入申请季,她依然没有放弃她热爱的志愿者活动,那时的她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
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过人意志力的小姑娘,不仅拥有着傲人的学术成绩,更拥有着同龄孩子没有的那份成熟。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从不盲目跟风。申请季,当很多人都建议她申请美国常春藤盟校时,她却不以为然,毅然选择了她心仪的文理学院,同时她还申请了英国的几所学校,最终成功拿到了排名全美文理学院第四的明德学院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offer。
生活的强者
P同学与Z同学相似,她们都热爱并享受着自己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不同的是P同学曾经的一段特殊经历。她的母亲患有重度抑郁症,P同学也受到了影响。初中时P同学的病情一度加重,生活无望选择自杀,幸运的是发现及时,被抢救了过来。正是有着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待病情渐渐好转进入高中以后,P同学开始研究抑郁症形成的病因,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和专业老师频频探讨,慢慢地形成了一些她自己对抑郁症的认识,她认为抑郁症可能是一种心理性疾病而非生理性疾病。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抑郁症并不可怕,她要帮助那些和她有同样经历的人,特别是同龄人。
很快她在学校建立了心理社,自掏腰包制作大幅宣传海报,走进各班做宣讲。她不惧尴尬,现身说法,每场宣讲她都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宣讲过后拥有了一群铁杆粉丝。高二暑假里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保护月亮熊”公益活动,在她亲眼目睹了黑熊取胆的痛苦过程后,毅然决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这个活动。回到学校,用她的热情与对活动的激情,进入班级,图文并茂地向同学和老师们介绍保护黑熊的公益活动,宣讲时每到动情处都不禁落泪。看着成日忙忙碌碌,日渐消瘦的她让人好心疼。每次和她谈及身体状况时,她总说没事,自己扛得住。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是闲不住。”这样一个真实、有爱心、愿分享的女生最终获得了全美排名第23的南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身患疾病,也曾跌入低谷,觉醒后没有自暴自弃,开始自我学习,了解病症,并不惜余力地帮助他人,改变他人,并尽己所能地坚持参与保护动物的公益活动,笑对生活给她的一切磨难,这就是生活的强者。无论是Z同学还是P同学,她们都身体力行地用实际行动在影响改变着周围的人和事。相信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她们终将会成为自己所追求领域的领袖人物。
从上述几个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大学在录取时往往是借申请者过去的成就和能力来推测他将来的学术潜力和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重视申请者给予他所生活的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改变,如Z同学和P同学。还记得看到过一个案例,说的是一名学生利用假期通过做调研,拉赞助,帮助西藏某个偏僻村落解决了村民饮水的问题。这是何等的贡献,最终他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申请者的各项考试成绩不相上下时,非数字申请材料展示出来的个人能力及情商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录取结果。
人人都想进名校,名校究竟是怎样的?我想名校应该就是头戴光环的教授将具备成功潜质的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精英人士。如果你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潜质,除了名校,无论英国还是美国,你依然还有很多其他大学可以选择。记得一个大学招生官说过:“大学的录取就是一门艺术,她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招生官们个个独具慧眼,挑中的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你。”如果你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那么就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来打赢这一场“比赛”吧。
《从国际课程走进海外名校》
不拼高考,一样上名校。
解决出国学什么、怎么考和如何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