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看电影的时候我不会想到很多。我关注演员的演技,关注剧情,但是不怎么关注道具,也不怎么关注拍摄形式。可是进入到古南弘以后,真的踏进了这个圈子,才发现要制作一部影视剧,前期后期需要付出的精力、心血,真的非常多。而从那以后我在屏幕前看影视剧的时候,也就多了一份学习的心思,也多了一份尊重。
01
前些日子,古南弘团队一起出去看电影。《猩球崛起3》。
影片结束以后,我长长感叹了一句:“凯撒倒下了,好难过啊!”
然后听见后期小姐姐说:“我的天啊,猩猩身上每一根毛都是一个建模啊....”
我:....???
然后发现导演在数整个制作组的人员一共有多少位。
我:...???
后来我发现,整个团队里的人都十分注重细节。遇见和自己行业,剧组,相关的东西,都会多留意。这种态度渐渐地改变了我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模式。叶导经常对我们说,好的作品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专注和认真。一开始我并不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但是到后来,我必须承认她说得对。如果不是真的身处团队之中,我想我永远都不知道一部剧的出品背后有多少人的努力。
02
我们正在筹备的百集网剧里,有只猫。
关注我们的朋友知道,那只猫在剧中的分量不轻。并且曾经还有一只虎斑猫来面试过(还把我们编剧哥哥的盆栽给啃了...)。
影视行业有句老话,说小孩和狗是最难搞定的。
这句话不是歧视儿童,也不是歧视宠物。而是实打实地说,在一个剧组里,孩子的状态很难搞定,而狗,也泛指所有宠物,更难搞定——基本上无法沟通。
所以昨天我们研读剧本的时候,叶导停下来问了一句:这里需要猫咪趴在沙发上,它如果挠沙发怎么办?
大家愣住。
我是养猫的,我想了想说,那要是给它抱着一个毛线团玩,它应该就不挠沙发了。
叶导说:可是那样就不符合这个猫的高冷设定了啊!
我想想,是啊。这么高冷的设定,结果拍成玩毛线团的样子......
最终,我们制定了三个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1,等猫咪困了的时候让它懒懒地趴在那里,避免它太活泼,到处挠;
2,买沙发套,万一猫咪挠了也可以补救;
3,找一些猫咪爱吃的东西,提前给它吃一点,然后尽可能让它听话,拍完之后再奖励它...
03
类似这样的细节,在我们讨论剧本的时候出现过很多次。有的时候是某一个玻璃会不会反光,有的时候是某一段推理的逻辑有没有漏洞——由此,深知自己所热爱的行业需要投入全部的精力,因为放到屏幕上给观众们看的作品,容不得马虎。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猩球崛起3》中,为了得到这些逼真的“猩猩”效果,维塔工作室动用了998名工作人员参与到了幕后制作中,甚至一度有430多人同时为同一个特技项目工作。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处理时间耗费了大约1.9亿个小时,折合起来等于5400年!1440个特效镜头,占据了整部电影的95%的镜头量。
《驴得水》的女主演任素汐出演了5年的张一曼,为出演好张一曼这个角色挨了自己1500多个巴掌。
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一共拍摄了三年。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
04
古南弘团队还在追寻更远大的目标。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远大的梦想,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诚然无法做出媲美科幻大片的后期,也无法千山万水走遍,去追寻一个镜头的完美。但我们能做的,是将我们力所能及的所有细节都铺设妥当,以求当作品面世,大家会看到我们的用心。
比如,当我们拍摄关于模特的镜头时,希望能够还原模特们训练时候的真实场景,让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观众们可以略微知道她们平时的状态。或许草草带过,然后直接上演主线情节,也能够将故事讲完,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做影视的态度,能够通过作品,传达到每一个观众的眼中、心中。我们在细节上用心,才能够从小处见未来,才能有努力开创大制作的资格。
每个职业,都是这样吧。
就像每一个程序员敲代码时候的一丝不苟、像一个作家千万次推敲小说里的桥段、像建筑师在图纸上每一个点,每一条线......
而古南弘,亦是如此认真地看待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作品。
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 END -
我们期待着在某一个灿烂的清晨
你携酒而来
说想交换一个故事
很久以后你想起这个清晨
还能清楚的记得
那故事使你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