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一个学期过半,成绩和卷面反映出了些问题。当然,个别的核桃板栗已逐渐展露出自己的“真性情”。
我组织了一次针对个别核桃板栗的小型总结班会,说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
“其实,老师是偏心的。”
你的老师偏心过吗?
现在想过来,我的小学确实也是感同身受。
作为班上的的乖乖学生,成绩属于平平偶尔中上,反正老师基本不用操心那种。因为纪律良好,一直都有担任班委的工作;因为成绩有进步,偶尔会获得老师的公开表扬和那张小时候捧起来“十分重”的奖状。
所以身边的同学常会认为,老师喜欢(偏心)你这样的好学生。
现在想来,我忽略掉的还有老师每天都在批评的那些打闹,不文明行为,成绩退步,不认真的同学们。
在班会上给他们多唠嗑几句。
在课后留下来继续写写作业,甚至补补习。
在作业本上的评语也会多一点。
放学后,家长会上,跟家长多讲几句,哪怕有些是投诉。
……
如果这么看来,老师确实是“偏心的”。因为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举两个栗子。
这样的偏心我也体验过。初三,我的英语在班上排倒数,是我的英语老师每天把我抓去办公室背课文、记单词、分析题目,生拉硬拽地在中考踩上了重点高中的门线;至今我依旧与她保持着很好的联系,聊聊孩子,谈谈马拉松。
帮助我高考突破的老师,高中的对我影响最大的班主任,花在“特别学生”上的心思和精力,也让我印象深刻。即便那个时候老师遇到了人生中很困难的一些阻力和事情,但是对于“特别学生”的投入也是有增无减的,顶着学校领导的压力,不停地见家长,找学生谈话,想方法帮助他们考进大学…..现在,每次和老师叙旧时,聊起这些事情,依旧回忆满满。
特殊的偏心方式
一般观念而言,老师偏心好的学生、优秀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奖励、赞许,甚至是关注。把机会留给他们,把重任予以他们……
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掉老师们在那些成绩后进的、习惯不好的学生上倾注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不想把机会和重任留给他们,而是更觉时候未到。
在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看来,“这些学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或激励、或长谈、或补习、或批评…..无论形式,这实际都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偏心”。
这样的偏心,可以理解为用心,也可以理解为操心,或理解为苦心。而且,出发点&目标都是一致的。
至少,在我学生生涯中遇到的老师,如此“偏心”的还是占大多数的。
当我也成为了一名“偏心”的老师
想起这么一个主题,是因为当我成为了一名老师之后,换一个角度再去看待学生的时候,想法和角度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
尤其作为支教者的身份,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更加强烈,毕竟我们的周期很有限,但是这个周期对于每个学生很重要。因此,时而“恨铁不成钢”。
我喜欢那些优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核桃板栗,因为他们真的让人很省心,让我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感受他们身上更多可爱的地方。
但我也喜欢那些后进的,行为习惯还有毛病的核桃板栗,因为相处下来,他们也并不是那么的不好,他们也能发掘出很可爱的一面,而且当这些发现出现的时候,往往更加惊喜。
我对我的核桃板栗们说过,哪怕你是成绩最差的,哪怕你是最不听话的,老师也不会讨厌你,我只讨厌你不好的的行为,我希望能帮你纠正过来。因为你们存在着这些不足,才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期中,在学期开始了3个月的这个时候,当我和陈板栗发现了班级上更多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常会讨论怎样去改善自己目前教学或者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如何另辟蹊径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孩子,如何有效地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甚至,前面提到我们老师的那些机会、重任、奖励、赞许、关注,同样可以给予到“这些孩子”。
给予后进生更多提问和课堂回答机会。
给予那些习惯不良的学生当班委的重任,以身作则。
在发现他们成绩上的进步,行为上的改正。给予适当的奖励,公开的赞许和鼓励。(确实你会发现,一个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会让老师更加惊喜和自豪)
跟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心,在家访的时候给予他们家庭更多正面的信心。
……
很庆幸的是,班上优秀的核桃板栗也会理解老师的“偏心”,他们也在试着帮老师分担一些努力。你会发现,因为你对他们的这些“偏心”会获得好的反馈。
回到那节班会,老师对他们说:其实,老师是偏心的……希望我的偏心能换来你们的进步。
最后,
老师会平等地爱每一个核桃板栗,但也请允许老师稍微偏心一点,因为此时此刻他们都很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