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参与了一个研究生的工作团队。评论他们是一件无趣的事情,我只想说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与我的想象和预期存在一定的落差。
接触不要超过半小时,对话不要多于三十句,话题不要超过五个,如果这样的话,你可能会喜欢这些同学。因为他们有礼貌,认真倾听,认真笔记,看上去懂规矩。可是,你如果期待他们的承诺,以为既然约定,就会出现预期的结果,那就错了!
回头再看当时的表现,我真的怀疑他们是否是在认真地在敷衍你。
一起开会就是研究做什么和怎么做,会上会下态度都很好,可是会后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连一丝丝的回应都没有。所以知道了他们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原因。说批评是轻的,其实就是在骂!开会不就是讨论如何减少老师的批评吗?
不能也不想去和他们的老师汇报。反正都深入地讨论了做什么和怎么做。就看他们的态度和执行了。
其中一件事情是毕业找工作和老师布置工作之间的冲突。这算个屁事!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各种工作压着,你怎么办?还是要妥善处理。喋喋不休,像个祥林嫂,有用吗?已经告诉你怎么做了,还在那里啰嗦这档子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做事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也是一桩扯淡的事情!参加工作后,社会的要求、领导的要求、同事的要求,你不去认真对待?老师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求你们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态度、态度、还是态度。听了n次说“已经把心态调整过来了”,但是,请你仔细想想,你真的把心态调整过来了吗?连我这个旁人都感到你言语表现流露出来的心态失衡,经常和学生相处的老师难道看不出来吗?
为什么心态失衡?我猜想就是埋怨老师要求做的事情太多、太难。又不得不做,又不能不做。所以就应付吧,应付就是讨骂。骂了心态还好,是不是有病?!不愿意做事,其实就是不肯吃亏,感觉付出太多,为老师做得太多。是有一些老师拿学生当牛做马。但你的老师是这样吗?仔细想想,不全是为你们好吗?
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最怕什么?三个字“边缘化”!什么叫“边缘化”?就是有你不多,没你不少,别人无视你,把你当做空气!现如今,很多年轻人真是辛苦得很!几件事情同时做,自己的事情顾不上,天都要塌了!没关系的,什么叫熬?这时候就是熬。过五年、过十年看看,那些当年熬的人,举重若轻、经验丰富、硕果累累!那些年你倒是轻松自在,可到如今,依然眼高手低,手里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边缘化的结果。要你做事情,是感到你还能做些事情;批评你,是感到你是孺子可教。当别人无视你的时候,你自己找感觉吧。
在展示你自己才能的时候,还不是拿老师让你做的那些事情作为资本吗?如果你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即便别人一时看高了你,最后难免露出短板,结果也是从此被边缘化。
最好的结果是读书学业和老师布置的工作两不误。认认真真读书,认认真真做事。至于做事,无非是做还是不做。如果这件事是有意义的,那就认真去做;如果不想做某件事情,但又无法选择不做,那就认真去做;如果答应别人做某件事情,既然答应,那就认真去做。
当且仅当:某件先前有意义的事情突然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自己又有选择,那就选择不做;要让你去认真对待别人在敷衍你的事情,那就选择不做;要是对一种提醒继续敷衍的话,那就选择不做。
这是我对做还是不做的选择标准。至于决定要做,那就认真做。如果做事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从技术上来说是个人的执行力强弱问题,从本质上说还是一个态度问题,除非你笨得无药可医。所谓执行力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 态度:首先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端正态度;
• 倾听:注意倾听领导的工作布置,明确任务、内容、要求;
• 理解:努力理解领导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当面解决;
• 执行:努力按照布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去完成工作;
• 状态:A.完成;B.执行中接近完成;C.刚刚启动 D.未完成 E.无法执行
• 汇报:倾听领导对执行和状态的反馈意见;
• 小结:个人对此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会议纪要写得缓和一些,这里稍微犀利一些,可以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