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余秋雨,都知道他是现当代的文化学者,但你可知道他还有个流传甚广的外号叫做“余含泪”?
有人说,余秋雨先生知识渊博,文采斐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倾心传播中国文化,播撒正能量!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有人攻击这样一位资深学者?其目的何在,用心何在!到底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我想人人心里有杆秤!
有人说,华夏多有几位像余秋雨先生一样的传播者,大家就离文明不遥远了,感天谢地我们能和这样的名师生在同一时代!
有人说,余秋雨才华横溢,人品高尚,是我最敬佩的学者。
不过,也有人说余秋雨利用前妻养家,他自己不工作只写作,刚出名,立刻抛弃辛苦养家的妻子大美女马兰。若干年以后,马兰老了又和别的年轻女人扯一腿!什么东西!
刚听余秋雨说话的声音就觉得好怪,啰啰嗦嗦像小女人一样。
余秋雨是个文化商人。他在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些美化过度,溢美之辞更是掺杂着夸张的意味。但是对于同时代的部分文化名人,则是会一再贬低。在余秋雨笔下的柳宗元、苏轼、司马迁等人都是“完人”,而对于年龄相仿的易中天先生则是“一个电视上讲三国故事还不错的文人”,两相对比之下,读者直言“矫情”,毕竟“状其无暇则近于伪”。
余秋雨经历过中国政治跌宕起伏的年代,他对于那个年代有很多描述的文字。我记得有一篇,他在去北方的列车上,有些年轻人因为要解手,就下了车子。然后车厢里非常挤,全都是人。车子突然就开了,很多人没赶上列车。余秋雨说道,后来没赶上列车的年轻人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他说,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时代的列车。还有在动荡年代,他去宁波天一阁看书的事情。
包括在《千年一叹》里,两伊战争,余秋雨问一个女孩恨不恨美国,为什么要学英语,女孩的回答很意外。还有一位伊拉克母亲孤独无助的情景,余秋雨写的感同身受。
余秋雨在岳麓书院讲过学,那天下着雨,很多人都听不下去走了,剩下的人都像你这样被洗了脑的忠实听众,我看他搞传销挺合适。
其实,余秋雨的文章,重在外表,虚构核心。也就是用貂皮大衣包着一团热乎乎的狗屎。你只看到外面的大衣漂亮,名贵,却不知打开后的景象。说到底他是个优秀的美文作者,但是个人主观因素强烈,不配称为作家!因为没良心。再来说说你,这个世界并不是二元非黑即白,人物都是复杂的。
他书里的错误真的好多,人家指出他的错误他还死不承认,百般狡辩,真是无耻。我觉得他是有文无德,学者败类,玷污知识分子声誉。入戏太深,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