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弗爷的观点,自我承受着来自本我、超我和现实条件三方面的压力,个人 稍不留神 重压之下出个纰漏,其结果就是焦虑。焦虑这种感觉实在不好受,除非此时能静下心来面对面地遇见焦虑本身,不然人很自然地会把这种不想要的感受投射给身边的人,特别是身体累了状态欠佳的时候。话说回来,如果能给当下 留点空间,用心感受当下的带领,新的看见和新的出路说不定就会浮现,也免了身边的人成为替罪羊。
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孩子与看护者之间能建立信任的依恋关系甚好,当孩子感到害怕需要有人陪在旁边,父母最好能够及时地响应并回到他的身边,长此以往这种外在的互动模式就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自信的人格结构。依恋的目标是获得身体的接近,更重要的是感到安全,生而为人感知到恐惧是再也正常不过,孩子在婴童时期如果能从父母那获得更多的保护和支持意义特别重大,影响深远。当你独处时容易感到不知所措,问题的根源估计也在于此,当孩子做事情动力不足时,即使父母只是在一个空间内陪伴他,同样能传递温暖的支持和爱的力量。
意识的光谱。人眼所能感知的可见光大概就那么个范围,可测可量化,而意识的范畴真是要看个人耕耘的程度如何。下可达潜意识,上至灵性的层面,所谓当下的觉知力,除了向外与周遭一切事物建立联系外,向内便是自我觉察——内在发生的一切现实。自我意识的深入和拓展能带来更好的洞见,首先是内在重要事实的看见及带来的成长,还有更好地发现关系中的主要联结所在及带来的共情。
“必须重新联结自我被否认的部分,才能浮现真诚的存在。” 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适时地介入,既不剥夺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也不轻易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但在时间管理和活动安排上提供陪同和帮助。父母介入时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是不可置否的,但说话是温柔的,前提是父母要明白并相信自己介入所带来的价值,如技能学习需要持续的时间投入,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孩童时期的创伤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出现问题总是难以避免,毕竟没有完美的父母受训教程,不过只要父母愿意成长总会更好地帮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