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与色的诱惑
叶楚易/图文
”那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咱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小时候,对这些赞美新疆的优美旋律就耳熟能详了,那时候就觉得听到这些歌后魂儿都飞到了新疆似的。
也许,这就是一种新疆美的魅力。
但毕竟地处大西北的新疆,离南方又是那么的遥远,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对我来说那是有点不可能的事。当时,我真的连想都不敢想,就好象现在对上太空的概念一样,那是一件不可奢望的事。
当初,我对新疆的了解只是仅限于听听歌曲,看看图文而已。后来,新疆的水果特别甜,新疆的羊肉串特别香,新疆的姑娘特别美,新疆的阿凡提特别有智慧,还有新疆的天山就是人间的天堂等等。等等这些源源不断的输入我的大脑,刺激我的神经,让我对新疆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此,陌生的新疆变得更加的神秘,从而演变成一种极度的诱惑。
谈到新疆,除了美丽的景色之外,还有众多特具地方风味的小吃。其实要品尝新疆菜,绝对不需要奢华讲究,随时随地看到那些充满浓郁西域风情的美食,都能撩拔你的味蕾,并能弄乱你的神经。我对新疆虽然还很陌生,但新疆有一种饼早已让我痴迷,就是新疆人叫做“馕”的那种饼。我是南方人,不爱吃面食,平时馒头都很少吃,但后来在不经意的时候,居然就喜欢上这个叫做“馕”的大饼了。
记得那年我还居住在深圳,有一次,书法篆刻艺术家郑永兵先生为答谢为他录制《书香家庭》电视节目的媒体和宝安画院院长史文集先生等,就在我家附近的老新疆酒楼设宴请客。我就是在那次宴席上第一次吃上馕的。开始时对这个馕也没太多的感觉,因为我觉得那个东东就是普通的大饼嘛!但后来,经史院长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馕的典故后,才知道馕就是新疆人的主要食品。回家后我也查阅了一些有关馕的介绍,才知道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甚至有考古学者曾经在古墓中出土过古代的馕呢!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饼,是馕帮助他们走完那段充满艰辛的险途,才有了后来的经典传说。清人林则徐<回疆竹枝词)里的“冷饼盈怀唤作馕”,亦是这种旅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用特制的馕坑烤制而成。馕坑是用土块或砖头垒好再涂上泥巴。外形方圆不限,内部炉坑则为锥圆瓮形的,愈往上口愈小,以防热量散出,周围泥壁涂上盐泥,表面光滑,在炉子底下以木炭或煤炭烘烤。然后将制作好的馕表面上戳些花点并缀上花纹,底部涂上盐水然后一个一个的贴在炉壁上烘烤即可,待坑壁上贴满后,大约过上十来二十分钟,便用一根铁钩子伸进坑去,将烤得金黄黄的馕一个个的钩出来,拍拍沾在边沿的炭灰,放在旁边堆成一摞叠好。烤熟的馕饼香味扑鼻,十分诱人,吃起来香脆可口,营养丰富。
冷却后的馕慢慢就变得硬梆梆的了,但也适宜于新疆那干燥的气候,水份少了便于储存不易霉变;也方便当地牧民的携带,待要外出办事或放牧时,就会在随身的布袋装上几个馕,以作粮食于旅途充饥。待到肚子饿了,便拣一处有水的地方,特别是遇到溪河时,牧民就会索性把布袋解下来,熟练利索地取出一个馕,在河边象玩甩飞碟那样,潇洒地向小河的上游扔了出去,然后自己就在下游慢慢的梳洗着,待梳洗好时,那馕也刚好漂了下来。这时,那先前还硬梆梆的馕也早已被清清的河水浸泡得柔韧酥软。这时候牧人就会懒散地躺在柔软如毡的草原上,一边吃着馕一边欣赏着湛蓝的天空,看云展云舒,那可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所谓幸福?也莫过如此罢了!
后来经我慢慢的细心品味,也觉得这个叫做馕的大饼也是特别的好味。好客的主人发现我们都爱吃,还叫来侍应生给大家每人取两个新鲜出炉的馕打包带回家去,好的东西一定得与家人分享!也是后来才知道我们吃的馕叫做芝麻馕,就是不放油只在上面洒上些芝麻的那种,我喜欢吃是因为芝麻馕能充分体现出面食的香味而不油腻。新疆人对馕已是情有独钟,尽有那种宁可一日吃无肉,但绝不可以一日吃无馕的架势。他们甚至在吃烤羊肉串时,也必然会和馕相配。喝胡萝卜羊肉汤也要和馕一起吃。不然就会总有不满足的感觉!
从那时起,我就被这个叫馕的大饼搞得心里痒痒的了,隔三五天便得去老新疆吃一回馕,以解口馋。与其说是我喜欢上了新疆美食,还不如说是我被新疆地域较为特殊的文化所吸引!在我还没去新疆之前,对新疆很是陌生!也许!就是因为陌生才会让我产生出如此的好奇,在我眼前幻化出那种如此的美丽与壮观。要说以前是那些旋律优美的歌声让我对美丽的新疆充满着好奇与向往。那么,现在就是这个馕让我又一次想到那一块神秘的地方。或许,也并非全因是美食真馋了我的嘴,而是彩色的新疆给了我美的诱惑,撩拔我的探索欲望,激发起我一次又一次进疆摄影采风的热情!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与大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楚易图文,请勿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