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运动会,除了运动员们努力拼搏还有这么个小插曲。观众小A偷拿一百元钱到小卖店抽奖,并将抽到的玩具枪之类的东西带到现场玩,还有带来一些零食。此事被同学举报给老师。老师又告状给家长。家长严惩小A。并与小A立规矩,抓落实,下不为例。小A表现在一段时间内立竿见影。上课听讲专注,主动参入学习活动并善于表达,干好自己的一平米之后主动帮别人打扫卫生,整个面貌为之一变。
细析整个事件,有几个问题需深思。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错在几个方面:一是拿钱,未经家长同意的“拿”可理解为“偷”,虽然事后解释说这钱本属于他自己的,过生日时亲戚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由家长保管。二是拿到钱后的开销方式不对,小卖店里买零食,难以保证食品质量影响身体健康。抽奖更不对,引诱孩子助长赌徒思维,培养侥幸心态,常此以往必失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之常规。三是将抽到的奖品带到学校里玩,影响自己,诱惑别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分辨是非能力差,摹仿能力强,一定会有一些人依葫芦画瓢,也会重走小A路。因为小A不是首创者,他是摹仿小B而为,不过他又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光自己抽奖,还拿出十元钱请抽奖命中率高的小C代抽,奖品归小A。如果不立刻制止这种“创造”一定会欲演欲烈,一发不可收,所以热处理,快刀斩魔爪,斩断会是一种坏思维,是一种如蔓草般易快速蔓延的坏思维链、思维圈。在杀鸡儆猴作用下,整个班级风气除恶向善、立竿见影。
从成人的角度几个方面也需要反思。一是有没有关注五年级孩子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举止变化?半聪明半糊涂,半懂不懂还不懂装懂。从小绵羊、小兔子向河东狮、向狼性发展。这儿的河东狮是指大吼大叫,以我为天下第一之意。狼性是指野性,敢闯敢做,不计后果。他们的朋友圈在约定俗成,而且有群体行为意识,一起干一起保密,但往往事发后还喜欢好事各自争功,坏事推给别人,出卖朋友从不知羞等。二是成人的情绪管理是否稳定而有章法?是否有见草动就有风吹,初见端倪,不究因果,凭空推断过程就河东狮子吼,拳打脚踢?有专家说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情。不知各位朋友做得如何。三是事后有没有条分缕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既堵又疏到水到渠?
每一个事件都是一个教育契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到来,及时抓住做一个完整的教育的小“圆”,做为整个教育链上的一个“节”,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天长日久就如水墨之氤氲,逐渐浸染开来,相互渗透,相互推演,学生在成长,家长在成长,教师在成长,教育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