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立冬之后,迎来记者节。知道前者的远比后者多。
CCTV-1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记者节晚会正在上演。本地的电视台也制作了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记者节晚会。
热闹是他们的,刚回到家的我,愿享受夜晚这片刻的静谧。
一切欣欣向荣,一切又似乎不太一样。
时间弹指而过,这已是我的第五个记者节。
今天,在北风凛冽的济南与一位大学同学和一位前同事相见。一位五年未见,一位两年未见。我们现已相聚很远,但仍在新闻行业摸爬滚打。
那一刻,是沉淀,是对视,是相互鼓舞,是彼此珍惜,然后开始新的出发。
六年前,第一次见到“活”的记者,是因为自己获得了一个高校校报好新闻的奖项,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当地的报纸,设立了一个校园之星的栏目。于是有幸登上了版面。
未曾想,自己随后很快到另一家媒体实习。第一次采访后闲聊,一位女记者说,她做这份工作四个月了。
当时我想:居然干这个四个月了,好长啊,而我才四天。而如今,自己已早跨越记者生涯的第四个年头。
日升月落,风霜雨寒。想来真是后怕,五年来变化太多,勇攀过高峰,也曾徘徊无助。
与时代发展同步,新闻媒体遇到的挑战早已今非昔比。
曾经的经验或许是羁绊,过去的手法或许已不适。
在这个融合、跨界、转型、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人也必须快速迭代,快速试错。
84岁的新华社宣布机器人“快笔小新”上岗写稿,于是和我们抢饭碗的,多了机器人。
前澎湃CEO邵兵说,新闻是多么神奇的一种职业,那么远的热情,让我淡忘了那么近的忧伤。
记者不过是千万职业中的一种,但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荆棘与鲜花并存,甘苦自知,珍惜当下。
谢谢记者节收到的蛋糕、问候和微信红包。与教师节和护士节的大张旗鼓不同,记者节还是一个小众,甚至略显尴尬的节日。全国有证的记者不过20多万。
和自己说一声节日快乐,谢谢阅读此文的你。
不论远与近,愿你我美好且有力量,走好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