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我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喜欢把工作和生活严格区分开来,生活的时候专注生活,工作的时候生活勿扰。
有人说这是对的,也有人说二者哪里可以有明显界限,即使读完了黄欢的这本《自我营销七堂课》,我依然对于随时随地随便谁的自我营销状态持保留态度。
“每每我发现一件事情在推行的时候有阻力,就会反过来问自己,有没有更容易还能把这事办得更漂亮的办法?”除了全局的主次统筹,我总是喜欢把每一部分都高标准地完成,对细节而言是优质的,可时间把控和整体而言,却逊色不少,这是极为致命的缺点。
“认真到了极致,自有它的动人之处,你可能做不到最出色,但你可以做到最认真。”就像看到龙先生的工作汇报,同样被许多人认为没有含金量的内容,却被他打造的有流程有导向,工作到了极致,需要的不仅是认真,更是智力情商的高匹配。但是同样的,当认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要么有人会给予助力,要么可能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
“四周满是聪明的人,很多东西一点就通,特别机灵,但往往最被重用和最受尊敬的,是那种最认真的。”我的这里,藏着一颗浮躁的心,一直沉不下心来,坐不住定定地熬过一些时间,总想做些什么。然后就撞来撞去,每次实在很低落,但竟也发现,自己活得越来越有界限。
“只要在其中一个感官知觉上,你能让对方产生共鸣和欣赏,就能非常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人们对你的好感,得到更多自我营销的机会。”什么时候呢,我开始邋遢,开始你运动,开始不注意身材,开始提前变成三十岁后的黄脸婆。这是一份糟糕的工作,糟糕到自己下意识地收起漂亮裙子,只穿让自己不好看的衣服裤子,想着他们不配看到我漂亮的样子,其实是这样的自己,不配漂亮。
“不要让他经过分析才喜欢,一上来就说到他心坎儿上,电到他的爱,那你就成功完成了自我营销。”是的,我的思想传统得连自己都会怕,偏爱那种年代愈久愈醇香的感觉,更喜欢别人随着时间愈加欣赏我的心动,可是这样的我,天知道一开始我会错过些什么。
“选对营销对象,也是成功自我营销很重要的一点。”这和情商高的人擅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人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找对对象,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遇到对的人,不能一加一大于二的话,不妨独自精彩。”幸好这个道理我一直都懂。
“你的薪水和你的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你的自我营销策略。你的行情完全也可以由你自己来定。”我需要跳出传统认知的框,找到可以凸现自己优势和适应对方的介入策略,就像我向来的演讲策略一样。
“自我营销过程中,如果单打独斗不具胜算,那么观察一下谁会是你的搭档,打组合牌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喜欢独自前行的我,对于合作的方向,需要破冰。
“这个方案竞争对手可以抄袭吗?”人事物,都需要展现独特的能力,当世界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时候,独树一帜显得分外珍贵和出彩。
“请珍惜你身上的特质,挖掘它,并突出它的稀缺性,那是你自我营销中的点金石。”然而当特质都很虚的时候,这是一大难题,需要项目和背景来填充吧。
“第一次就做第一名,这是自我营销中很重要的定位优势。”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报喜分糖筹学费”的事,思考了一天,经历磨人心智造就两个方向的人,跳出去和躲起来。
“及时推出你想推出的,再慢慢弥补不足和加强完善吧。”这和骨子里的完美型人格产生巨大冲突,要怎么样,才可以让这二者折中取胜呢?
学会卖自己的未来,没有人只想关注你的过去,多数人关注你的现在,真正智慧的人更想关注你的未来,打开方式的不同,吸引到的人注定也不一样。
比起近期看的心理学著作,这是一本稍显浮躁功利的书,但是有什么关系呢?看书的思想一直都是:一本书,只要能够引爆我的一个思想点,就是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