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言:“仁者爱人”。在儒家学说中,仁爱,被视为人生修养的灵魂和精髓。仁爱,寓和善、慈悲、怜惜、恻隐于一体,是一种以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作为处事准则的高尚情怀。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仁爱是人性之基,是良知之根,是真情之本,是百善之源。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仁爱的价值作用不可低估。仁爱之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黏合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淡化人际冲突的“灭火剂”,是实现团队融合的“催化剂”。 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每个社会成员既是仁爱的享受者,也应该成为仁爱的奉献者。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只有在忘却自我、舍弃自我的时候,才能获得社会认可;也只有在不求索取、不求回报的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赠予与回馈。 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佛学上的因果定律,讲的也是这层意思。仁爱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崇高的人性修养。仁爱,贵在真诚,贵在守恒。一个人践行仁爱,一时一事容易做到,但要做到时时怀仁、处处存爱,并不那么容易,必须精于自省,勤于自励。 大仁无形常存于心;大爱无言乐见于行,愿与诸友共勉,持之以恒,共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