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女儿今年高考,分数出来了,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两天也为填志愿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
“她想报考法律专业,”女孩的妈妈这样对我们说
“不行,不行,这年头法律专业毕业了那么难找工作,女孩子家的还是学个会计,或报考师范类的,将来毕业了好找工作。”婆婆这样对亲戚说。
“但是她喜欢法律专业,说这是她从小的梦想”亲戚无奈的摇摇头。
“梦想能当饭吃啊,女孩啊,还是现实点好,找个稳定的工作,将来也好找婆家”婆婆又把她那一套陈旧的思想搬了出来。
我嗤之以鼻的看着这位“可敬”的婆婆,可以想象到当初没有固定收入的我嫁给她儿子的时候,她是多么的不情愿啊!
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各地分数也纷纷出炉。关于如何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又成了最热议的话题。因为这是一场现实与梦想的较量。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被问到“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的愿望,可是长大后的我们是否还能记得那些年曾经拥有的梦想,在现实的激流中是否还能把握住梦想的方向?
就像这个女孩,或许她选择了梦想,现实可能会让她痛苦,如果抛弃梦想,现实也不一定会太理想。现在的她正在为选择“梦想”与“现实”中挣扎徘徊着。
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实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情况。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甚至其可以视为一种信仰。
这是通过百度上对梦想一次定义的搜索,同时我又搜索了一下“现实”的定义。好像没有找到关于对“现实”最清楚的界定。这又让我对于我每天口口声声所说的“现实”跟现在所处的“现实”产生了诚惶诚恐的愁绪。
有人说,梦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也有人说梦想与现实只存在一层膜。其实无论怎么说,当梦想照进现实,就是我们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
蔡崇达先生把“梦想”看做是“最卑微的执着”。因为他没有把握好朋友厚朴是否,当他看到梦想背后那芜杂,繁琐的要求时,是否会有耐心,是否具有能力,是否能有足够的接受度。
他所说的那些东西应该就是现实吧。从贫瘠之地出生的蔡先生可能觉得梦想是个太奢华的东西。能真实的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实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隐忍。
读着他说的“梦想”与“现实”,我体会到了从心底不由升出的莫名的忧伤,悲凉。或许,我本就是个悲哀的人,还是我在为我现实的梦想而悲哀。
每当听四个女生唱的那首《心愿》,我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记得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曾经很惊讶的这样对我说“我没想到你会安逸与现在的生活,我以为你会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奋斗。”
他没看见那个曾经“丢失”的我。
而在“七年之痒”的婚姻中,我越来越找不到自我的方向。用别人看我的话来说,我在自己画的圈子里不停的转啊转啊,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不进去。直至有一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一个已经支离破碎的梦想。
同样,我在思索着这个梦想对于我这个已婚女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知道,在通往“梦想”的这条道路上,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务实,隐忍。
对于朋友的质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复,只好选择了沉默。我开始拾掇起并努力坚持着这个自己曾经所谓的那个“梦想”。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在我正在为我的这个“梦想”奋斗着。
每天游走在芜杂,繁琐的人际关系,穿梭于纷繁嘈杂的家庭琐事,完成于妻子,女儿,母亲,媳妇的角色互换。
有人就会问了,这就是你所谓的梦想吗?
其实不然,这是我所谓的现实。
没人知道夜深人静时我飞快的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字的喜悦,每人体会我翻出每一页书时牵动神经的快感,更无人知晓我为写每一句话绞尽脑汁时的迷惘。
我在为我苦中作乐的努力而坚持着,在为我不懈的坚持而幸福着,在为我骄傲的信仰而充实着。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可怕的念头,是逃避现实的畏缩还是求得精神上的慰藉?我把它当做高于现实事业的对待,甚至当做是第二次生命的洗礼。我想象过有一天我站在一定高度的鸟瞰俯视,也想象过遭受现实打击的轰然倒塌。但是,我知道我绝不会向任何人,任何事低头妥协。
有人告诉我,一个有梦想的女人,最终未必真的会实现梦想。但是在对梦想的追逐过程中,会让他们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女人,一个更自信,一个值得被尊重的女人,一个不必开口闭口就谈论老公孩子的女人。
而经过在对于这个梦想的追逐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能让自己慢慢静下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我能从中找到沉淀自己 的哲理,开始思索一些原来未曾注意的问题。我不再纠结于过往,不会为曾经的遗憾黯然伤神。
直至有一天,身边的人都对我说:咦,我发现最近你像是换了一个人,从内由外都透露着一股自信。
因为,是我那个圈终于打开了一角。
我想起了最近刚刚看过的一本书中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
就像一场旅行一样,以另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就像高考一样,我们都以为是很多事情的结束,可恰恰又是很多事情的开始。
其实梦想也是一样,在不同时期,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
前两天,我问过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你觉不觉得一本书能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一个人的观念?
其实我想告诉她的是:在第一次视频分享完后,让我自己挑一本想要的书。我在记忆的脑海中搜索,只想到了一句话。没人知道其实是那本书颠覆了我一生的爱情观,影响着对曾经“梦想”与“现实”的选择。
现在,我依然想通过样一种方式,重温一遍世界经典,写一点内心的故事。是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
我想告诉自己的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为起点开始以前重复的梦想。
也同样有人这样问我:在这个把什么都烂在心里的年代,把自己赤裸裸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好吗?
我说:那我就做一条特立独行的鱼吧。只要天还在下雨,我就不会干涸死。
我不知道现在那个为梦想而踌躇的女孩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会怎样抉择。即便她选择了离“梦想”背道而驰的“现实”,我希望的是,在将来的某一日,在“现实”的纷争中,她会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并为之努力着,坚持着。
如果说旅行是人的一场修行,那自我解剖会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我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暴晒在太阳下把自己一点一点抽丝剥茧出来。这样,我才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