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叫做阿旺。
他和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都特别的“丧”,他最近的一句口头禅是“我喜欢,活在失败里”。
后来,我担心他有事想不开,看他眼神总是怪怪的,于是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
交流完之后,我似乎有点理解他了,活在失败里,于他来说,也许并不是一种妥协,一种逃避,而是他所选择的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阿旺从小很懂事,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在学习上一直不用家里人操心,通过十年的寒窗苦读,他毫不费力,被一所江南名校录取了。可以说,在他的人生早期18年,他是长辈眼中的孩子们的成功典范。
阿旺,人如其名,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妄人”,总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有时候,会跟周边的朋友们宣称,他是上帝选中的男人,他活着要改变世界等等。即使过了中二的年龄,阿旺也会时不时对未来抱有幻想。
阿旺,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然而,善良就容易导致木讷,阿旺不善言辞,不喜欢在人群中出面,甚至有一些轻微的自闭倾向,对人对事都显得漠不关心。当然我知道,阿旺的内心又一团火焰,一旦被点燃,他对人对事都会有超乎寻常的热情。
我觉得,阿旺一直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以上三点,相辅相成,孤僻导致了自闭,自闭导致了妄想,妄想导致了他让自己的生活一切按剧本来安排。
这似乎是一个良性循环,按理说,阿旺应该是喜欢活在成功里才对,为什么20多岁的他,变得老气横秋,丧心病狂,偏要活在失败里呢?
世界变了,他没有变。
似乎当他迈入大学校园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切都和他想得不同,他不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为社团,为学习所累,整天盲目奔波,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每次考试,都在挂科边缘徘徊,很多曾经令他引以为豪的东西,都在顷刻间崩塌。原有的荣光和自豪,在短短几个月就变得荡然无存。
看着曾经的朋友渐行渐远,看着周围的朋友突飞猛进,看着自己的碌碌无为,阿旺觉得,他的人生注定失败。
工作后,情况丝毫没有变,由于不善沟通,能力不够,阿旺为工作所累,披星戴月的赶项目,抓紧空隙修炼代码术,可进步实在是缓慢,他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质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是一个尽头。
后来,他就成了一个失败主义者。
他说:
失败挺好的,失败让人清醒,我成功太久了,我想重新认识一下自我。
失败挺好的,这样你的人缘就会少,大家不会信任你,没有人会去帮你,你就可以少理会那些烦人的无聊交际,你就可以尽情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啦。
失败挺好的,这样别人就不会对你有所期待,当失败成为了你的代言词,你就可以无所顾忌,你可以继续心安理得的活下去。别人失败了,就会拼命的想要成功,而我因为一直在失败,哪怕遇到了一丝甜头,我都超开心的。
失败挺好的,失败了,我才要知道继续努力,虽然我将面临更多的失败,和一些不值一提的所谓成功,而且未来注定是一个巨大的失败,这个失败是永恒的。既然我接二连三会失败,那就让下一次的失败,失败的更加精彩吧。人生就是在积累故事的过程,我用一连串的失败来证明我的存在。
……
阿旺最近常和我自嘲,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号,叫踩坑之王。只所以取这个名号,阿旺说他的人生一团糊涂,基本把所有的坑都走了一遍。从大学实验课里的,基本把所有错误都犯了一遍,到进入工作岗位后,也是连翻好几个跟头。他觉得他生来,就是要去体验失败的。
“我要做个体验派,我要尝尽人世所有的失败,最后把我的失败故事整理成书。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再看那些成功学了,看看我的失败学吧,踩坑之王带你飞。”阿旺和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不敢想象,成功什么时候对于阿旺变得遥不可及了。
我常想,会不会因为我经常去讨论成功,太忌讳谈论失败,才对阿旺的故事抱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呢。阿旺一直很反对成功的鸡汤,像什么如何三年成为一个厉害物种啊,如果实现财富自由啊等等,他都不屑一顾,他觉得这些在干扰他的生活,这些东西毫无意义,即使他成为了厉害物种,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也觉得自己是失败的。
无法逃脱那种“失败情节”,于是为了活下去,他说,他喜欢活在失败里。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在自欺欺人,但我想说,我们人类,谁不是在“自欺欺人”的活着呢,从出生到现在,你被灌输的观念,决定着你的思考逻辑,你不反省,不跳出这一种惯常观念,这也是一种自欺欺人啊。
所以我想,其实世界一直没有变,他也许只是想换种姿态罢了。
我对此保持中立,并以朋友的身份,观望着他的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