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常有五运六气,人心内则有五性六情。五性是仁、义、礼、智、信,六情是喜、怒、哀、乐、好、恶。
我们常常把性情连在一起说,实际上性与情有相生相成的关系。性是每个人内心本来就有的,是情没有发出来的状态,有性就有情,有情就有性,性和情存在母子相生相成的关系。我们平常接人待物都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感情,而且每个人都会不同,这是我们后天的习性催生的情,顺自己情欲的人事物就会喜欢,逆了自己的情欲的就会讨厌,打个比方说,一张弓在力大的人手里可能觉得它称不上有张力大,而在力小的人手里却体现的张力大,这其中的道理完全在人的感情上,由情去感受事与物则会失去对事物的公正。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由着自己的情欲去追随人事物,这样就会常常使自己陷入被外物牵引周流的循环里,以至于失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不能认识自己的心中的天性,没有天性的存在,就无法格物以致知天性,无法知性就没有办法知道天命。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叫作:“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这里的欲就是我们的情欲,包括对事物的自我感情。天机是宇宙人生的一些规律,情欲浅了自然会发挥内心的天性,天性会滋生天理,对事物就会用天理的标准来衡量,就会不失偏颇。古代圣贤之所以大力推行仁义道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自己内心的天性,从而避免追物徇情而带来的伤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如果你见到自己的天性,按照天理去行,什么东西都可以用,而且还没有灾祸和后遗症,这不就是大吉大利嘛!
孔子说善易者不占,占卜是为了趋吉避凶,而一个善易者绝对是明白易理,见到了自己内心的天性,天理存在于心,那么接物待人包括做事不会逾越这个规矩,就不会有任何过错,这样的人又何必去占卜。
对于天性,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就有的,然后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是由于后天的习性给蒙蔽了,犹如天上日月本来就有,只因为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雷、电、阴、雨、雹、雪,就会让我们看不到日月的光芒。日月的交互更替,就有了昼夜四季的阴阳变化,看似它们一直在变化,实际它们变化的背后规律一直没变,这也就是我们的常道,而往往我们眼里出现的是乌云密布狂风骤雨,认为这些无常的事情是人生必须的经历,实不知它们都是我们生命里的无常,要是看透这层窗户纸,生命里的日月光华就会生生不息,与天地鬼神同寿,不生不灭!
不管是佛家菩萨,还是道家的仙人,甚至儒家的圣人。他们无一不是见了自己的天性,他们是最多情之人,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能产生感情,而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行的原因,是我们夹带了太多自己的习性,任由习性来掌控我们的情感,看似是我们的自主性,实质是我们的障碍,所以痛苦悲欢缠绕自身而不觉。
情是最美好的东西,从古圣贤造字也能体悟出来,人漂亮是倩,植物最美好的时刻叫菁,水最好的叫清,那么天性发出来最好状态就叫情。习性所发出来的情多有偏颇,要么不足,要么太过,不足就叫无情,太过又叫滥情,这是我们平常人的情,无情之人形同木石,活着也同死去,滥情之人最为痴狂,所以“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话道出了用情太过的道理。
文章结尾我想用庄子《逍遥游》来作为总结,北冥有鱼以表天性存于我们内心深处,很难见到光明,若能见到本性,则这条自性的鱼儿将会化为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南冥这个光明地方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