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在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创作了一批精工而又妍雅的人物历史画,而且与任教同道携手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国画新星。先后为我国培育出周思聪、潘絜兹、黄均、范曾、李延声、马泉、胡勃等诸多成名弟子,在我国美术界是大师级领军人物。
但是他却自甘淡泊,不为浮名虚誉而惨淡经营。以致于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早已兴办了一个又一个个人画展,出版了一本又一本个人画集,他却既不曾举行过个展,也没有刊行过画集。
刘凌沧(1908—1989)河北固安人。我国著名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本名刘恩涵,字凌沧(为徐世昌总统赐字)。生前历任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作品有《赤眉军起义图》、《淝水之战》、《文成公主》等。出版有《唐代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中国古代人物画图谱》、《中国工笔重彩绘画技法》。
以画代耕
刘凌沧出生于河北固安农家,自十四岁便踏上了以画代耕的艺术生涯。当时,他正在村塾就学,因老父病故,生活无靠,不得不辞别老母,来到霸县赵家坞,做了民间画工李东园的学徒。
在几年的学徒生活里,他像所有的徒工一样,绝大部分时间充杂役,打下手,饥寒冻饿,艰苦备尝。但也因此获得了北上平津的机会,先是在天津师兄开设的油漆彩画店充工,接着又随师傅来到了人文荟萃传统丰富的故都,参与了修复古建壁画的辅助工作。
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坚忍不拔地刻苦学习绘画,几年下来,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掌握了民间画工世代相传的口诀与过硬本领。在学徒过程中才艺大增的刘先生,深深体会到彼时画工地位的低下与生活的困窘。
为了增长学识,改变境遇,他决心进京深造,在师兄的介绍下,年未及冠的刘先生再次北上京华,拜文人花鸟画家杨冠如为师。由于杨冠如的推荐和周养庵的赏识,他加入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开始在会内做文员。
刻苦力学
成立于1920年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是一个“精研传统,博采新知”的学术组织。至刘先生入会的1926年,已集中了故都二百余名画家。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术团体中,既有陈师曾那样眼界开阔博学深思的大家,同时也不乏自鸣风雅的保守之士。
刘凌沧因出身画工,所以即便虚心求教,后者也颇为冷淡。有位前清内务府大臣之后,看过刘凌沧先生的作品以后,毫不客气地说道:“画得不错,就是俗气!”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意气方遒的刘先生。
得到了“俗气”的批评之后,他开始思索何者为雅,何者为俗,为此大量阅读各种国画著作,把自称雅人高致的文人画与世工匠作品反覆比较,同时请教杨冠如先生,一再琢磨,终于豁然开朗。他清楚地看到,所谓画工画亦即人们所说的“作家画”,它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文人画的对立面,然而作家画与文人画各有优长。
为了提高技艺,也为了扩大文化修养,决意在当代新开设的美术学府中系统学习,在二十二岁那年,他跨入了国立北京艺专深造,同时从事绘画创作,彼时的艺专,名家济济,师资水平很高。在校内,他又得到了一次研究传统的机遇,即受古物陈列所所长周养庵之命,临摹故宫文华殿的宋元名画,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使他的欣赏水平与创作能力大有提高,已能化古为我,集诸师之长了。
终于,在三十年代初叶他推出了《文姬归汉图》等一些引人瞩目的优秀作品,开始成为跻身于名家之林中的“士气作家咸备”的著名青年画家,并接着执教于北平艺专与京华美专。虽然此后的几十年中,他的学问与艺事又有了新的发展。
|致力于教育
1949年任职于民族美术研究所,次年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教授等职。
刘凌沧先生自26岁登上美术讲坛以来,为中国画的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他早期的学生潘絜兹、黄均早已成为著名的工笔重彩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周思聪,在五、六十年代从学期间,亦受教于刘凌沧先生。其他许多学生也早已名列教授,弟子成群。
然而,暮年时的刘凌沧先生仍然一如既往地为又一代学生授课,他虽已步履蹒跚,却从来不要小车到家接送,保持着平民艺术家的本色。1983 年,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发起学生评选模范教师活动,没有院长提名,没有各系主任参与意见,民主投票结果,名列榜首的人选便是刘凌沧先生。
|淡泊名利
刘凌沧晚年声誉曰高,却自甘淡泊,不为浮名虚誉而惨淡经营。以致于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早已兴办了一个又一个个人画展,出版了一本又一本个人画集,他却既不曾举行过个展,也没有刊行过画集。
在他去世一年时,数十名曾亲沐春风化雨的学生,抚今追昔,念及个人的成绩声名熔铸着先生苦心孤诣的培育,乃奔走联络,捐画筹资,刘先生健在的画友,也纷纷投入这一义举,很怜惜出版了先生的遗集。
刘凌沧作品欣赏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