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彩凤
每天定时定量码字,坚持日更,第4篇
读吴非老师的书,曾看见这样一句话:他们又不是机器,我不想让他们拼命。大概是学生为了体育考试在烈日炎炎之下拼命奔跑,吴非老师见了学生煞白的脸色发出感慨。
在我的日记里,也记录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又不是石头,为什么让他们蹲那么久。
与吴非老师不同,他的故事发生在烈日炎炎的操场里,而我的故事发生在晚风习习的培训室里。
培训开始前,我已经从老教师那里知道培训的内容——扎马步。扎马步是一种基本功,当年在大学学太极拳时,老师就教过我们,并且叮嘱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扎马步要适当,不然会损伤膝盖。
让孩子们扎马步,应该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耐力吧,我这样想。扎马步看似简单,但是简单的动作维持久了更容易产生疲劳。
就像用手拿一杯水,太简单了,我们每天都要做这个动作,没有任何难度系数。可是,大家试着拿着水杯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一小时,就会发现拿水杯的手酸痛不已。
小小的一杯水,也能让人疲惫不堪。
活动开始了,培训助理发给所有孩子一条红色的布条,并让孩子用黑色大水笔在布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当时我想,搞培训肯定都是要点花样的,不知道这写上名字的布条要来干什么呢?
绑在额头上吗?就像看球赛时球迷绑在额头上的带子。
我想错了,助教让孩子们把布条绑在眼睛上,就像我们玩抓迷藏的游戏一样。
有点意思啊,绑在眼睛上,孩子们就看不见周围的东西了。人的平衡系统有一个就在眼睛里,把眼睛蒙上,等同于关闭了这个人体平衡系统,扎马步显得就更难了——我是这样想的。
“现在,你们看不到任何人。游戏的规则是,我现在播放一首歌曲,在歌曲为停止之前,大家都要坚持住。歌曲停止了,看看哪个班站立的人数最多,哪个班就获胜。”
“坚持不住的同学,可以摘下布条,在原地坐下休息,并用你的掌声为还在坚持的同学鼓劲。”
有意思啊,扎马步这么玩挺带劲的,我们还从来没有玩过呢,果然是专业的培训团队——我听完游戏规则,为这个游戏的创新感到兴奋。
歌曲响起了,是充满壮志豪情的《男儿当自强》。
孩子们一个个扎起了马步,我行走在我们班的队伍中,大声地给孩子们加油。参加培训的一共有6个班级,大家都希望在这一轮比赛中取胜。
《男儿当自强》播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渐渐的,孩子们坚持不住了,他们摘下布条,席地而坐,用自己的掌声为还在坚持的同学鼓劲。
我也在给孩子们鼓劲:“坚持住,坚持住,不要放弃。”我在一旁大声地朝我们班的队伍喊,因为助教把班主任请出了班级队伍,不让班主任站在队伍里。
席地而坐的孩子拼命地鼓掌,要用自己的掌声为同学注入力量。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为自己的同学感到骄傲,感到兴奋。
《男儿当自强》播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还在坚持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我看见孩子浑身发抖了,汗从额头上留下来,浸湿了绑在眼睛上的布条。
音乐为什么还不停,要响多久?
我开始担心了,并不再喊加油。我的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不停地看着助理团队,想着你们到底什么时候才把音乐停了。
还是不停,还是不停,还是不停。坐在地板上的孩子越来越多,站立着的孩子有了鹤立鸡群的样子。可是这些鹤都在发抖,都在抽搐,看得我眉头紧锁。
本来挺新鲜的游戏,此时让我觉得残酷了。为什么要让孩子扎马步那么久,真的要全场都倒下了才停吗?席地而坐的孩子也不笑了,是的,他们在哭。
他们在哭,他们在看自己的同学受苦,同学痛苦的表情,颤抖的身体就真真实实地摆在他们面前。女孩子哭得埋下了头,男孩子哭得急忙用手背擦眼泪。
“他们又不是石头,为什么要让他们蹲那么久。”我很生气地望着助理团队,很生气。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们受这个苦,他们又不是战士,他们不需要与敌人拼命。他们只是学生,为什么要让他们受这个苦。
“坚持住,剩下的人不多了。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助教用麦克风“鼓励”还在坚持的同学。
这个话,我开始也在喊,可是现在听着像是魔咒。意思就是音乐还不会停是吗?看着站立着的孩子抽搐的身躯,我觉得这样太残酷了,悲愤不已,竟然忍不住泪水流了下来。我不想让其他孩子看见我在哭,便躲在墙角里抽泣。
席地而坐的孩子发现我在哭,哭得更厉害。我拼命掩盖自己的眼泪,不想被孩子们看见。可是悲痛就像洪水一样抽打我的心,我咬牙切齿,我怒不可遏,这该死的音乐什么时候才停?
我拿出面巾纸,擦去眼角的泪水,重新回到孩子们的队伍中间。助教没有再阻止我们走进队伍,也许他以为我是去鼓舞孩子的。
我一个个地走到那些还在坚持的孩子身边,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浑身发抖,双拳紧握,青筋暴突,双脚打颤。我眼里充满了愤怒,这样的游戏是在培训坚强的意志吗?简直就是在摧残人!
那该死的音乐终于停止了,上一秒还在站立的孩子瞬间全部瘫倒在地。我蹲在他们身边,强装笑容,告诉他们“你们很棒”!
其他孩子也停止了哭泣,纷纷上来围在这些胜利的同学身边,想要为他们分担痛楚。
我们班赢了吧,上去领了奖。我站在底下,没有任何笑容。
第二天,我上班会课,告诉孩子们:“坚持到最后的同学都是好样的,可是,请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逼自己做过犹不及的事。”因为是学校安排的培训,我不能公然反其道而行,只能点到为止地、模模糊糊地告诉孩子们:“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不要为了某一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
后来,我想了很多,无论怎么想,都还是讨厌这个该死的扎马步。它让我的孩子们痛苦不堪,我不喜欢它!
至今,我还是这样想: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伤害自己的健康、伤害自己的身体。
我以前很喜欢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这种苦要牺牲健康的话,我宁愿安安心心做个平凡人。但是,我是一个老师,我该不该这样教孩子呢?我一直疑惑不已。
读了吴非老师的书,见吴非老师也反对孩子为了某一目的而不顾身体健康拼命,想来,我也不必再怀疑自己的教育观念了。
以人为本,他们又不是机器,我不想让他们拼命,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