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阅读》一书中,作者斋藤孝提出了持续读书的5个习惯,给想深入读书的我们提供了方法。
第1个习惯,主动提问。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印证了一个现象:“为什么读了很多书也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缺乏思考,照单全收的读书等于在你手里漏掉的沙子,无法成塔。
第2个习惯是用口、用耳读书。光用眼睛,不叫读书,现在不仅提倡用眼阅读,还提倡朗读,听书,目的就是让语言侵入身体,加强各个感官的合作,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3个习惯是建立自己的“书脊”。现在电子书是极谦虚的存在,就算有1万本电子书,若不调用它们,它们就会就像忠实的仆人一样。
而真实存在的书,就像一个个好朋友待在一块块正方格字堆彻成的厢式书架里,露出它们的书脊,不停地向你招手,提醒你他们的存在。
若是还没有读过的书,甚至会给你“快读我”的压力,而那些已经仔细读过、注解过、折过页的书,则像亲近的友人,给你温暖和支持。
第4个习惯是一天一本书。读书不是读得快就好,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的速度,要具备随时换挡的感觉,遇到难懂的部分可以跳读,还要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和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
第5个习惯是及时输出。是否读懂一本书,是以能否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为标准。
想要输出阅读变得更有效,需要满足两个要点:
第一,讲述时不要采取俯看全局的角度,而应该以自己的感情体验为主。比如自己对本书的哪些地方感兴趣,对哪部分的内容印象深刻?
第二,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就是我们说的摘抄加评论。
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拥有好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好的阅读成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