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什么是低自尊,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低自尊问题。
这一节,我们具体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一步:如何利用积极数据日志,调整自我认知。
一、如何调整看待自己的角度
那么,低自尊者的认知问题到底在哪呢?一般来说,低自尊者更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消极的事情上,甚至在积极的事情上寻找消极面。
比如有一个人,某一次工作完成很好,受到领导的表扬。如果是一个低自尊者,很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我运气好,如果下次让我来做这件事,结果可就难说了……”
显然,这样消极的回答不仅让自己泄气,甚至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信心不足,下次应该把好机会给其他人。
我们说的调整认知,就是要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尽可能多地排除消极事实,寻找积极事实,搜寻、发现、挖掘并放大这些“积极面”。积极的事多了,我们才会变得积极。
换句话说,你要在生活的“盒子”中,放入更多积极的记忆,用更加正面的态度评价、鼓励自己。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好方法,叫作“积极数据日志”。以日志的形式,将那些积极的事物记下来。记录一天中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让你感觉好的,什么是成功的,并且定期查阅。
这个日志很简单,它只需要记录三类信息。一是让你满意的事情,二是事情发生的时间,三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积极感受。这其中的内容不需要多长,几句话就可以。
比如下面这条日志:“3月18日,我打电话给妈妈了,因为她要去看病,很紧张,我告诉她不用担心,缓解了她的焦虑。我承担了作为子女的责任。”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内容也太简单了,没什么好记的。可事实上,低自尊者恰恰容易忽视生活中这种点滴的温暖。所以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即使只有一瞬间的感觉,但只要它是积极向上的,都应该被记录下来。
而且,我们最好能把积极数据日志随身携带。可以用一个漂亮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手机中的APP。当你开始记录生活中的积极面,并定期地回顾,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做了这么多事,生活中居然有这么多快乐、自豪和满意的感觉。
二、记录积极数据的七种方法
当然,也有的人在准备日志一周后,想不出什么积极的事情来记录,这也很正常。毕竟这本日志不是单纯地写几个字,而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调整看待世界的角度。
我们在这介绍几种方法,用来帮助你克服记日志困难,从0到1开启自己的“积极数据日志”。
第一个方法是降低标准,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许多人看不到积极的事物,是因为觉得许多事很平常,不值得记录。而那些重大的、造成伤害的困难和问题,才值得关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调整视野,注意所有事情,即使是最不起眼的那件。只要自己有所行动,付出了努力,都值得记录,不能只看结果。
第二个方法是分解问题。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很难单纯用积极或消极区分。比如我们好心帮助同事,结果却办砸了,这应该算积极还是消极呢?
面对这类复杂问题,应该要试着把复杂的大问题分成简单的小问题,然后再判断它是否值得记录。例如,帮助同事的行为值得表扬,但帮助的结果需要改进。这就很好地看到了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第三个方法是考虑情绪因素。在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积极面,是因为自己情绪不佳。
这时候就需要转变思维,在心里想:“尽管我感到闷闷不乐,但我还是坚持完成了某某事情。”从克服糟糕环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四个方法是不怕重复。有许多积极的事情,我们几乎每天要重复。比如锻炼身体,帮助同事,与朋友们联系,这些事记起来很麻烦。
但要知道,改变认知就是要形成习惯,重复正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因素,我们更应该坚持。
第五个方法是注意“难做的事”。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困难,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无法解决,令人沮丧。
但要注意的是,许多事不能只看结果,而要重视自身的“突破”,敢于挑战这种行为就值得肯定。至于挑战的结果,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直接说明我们的个人能力,无须为此特别挂心。
三、如何根据积极数据的内容,正面评价自己
当我们学会关注积极的行为,下一步就是去分析这些行为,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真诚地欣赏自己,这也是调整认知的重要一环。
比如有的人晚上睡不好,决定通过跑步来助眠。消极的人会评价这是“精神不振”,积极的人则会觉得这是“积极自律”。
又比如在工作中,你想帮助同事,同事却不接受。他认为你是“多管闲事”,你自己却可以认为自己“乐于助人”。
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当我们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它就能挖掘出积极的因素,给我们带来自信。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从积极数据日志开始,分析不同事件所反映的积极品质。比如: 有人为女儿做了一个兔子窝,则评价自己是“称职的父母”“手艺人”“有爱心”等等。 有的人看了一部电影,可以评价自己“爱好艺术”“能够自娱自乐”等等。
如果我们经常这样做,你会发现:自己的各种优秀品质更容易展现出来,你可以毫不扭捏地说出:“我很棒”“我能行”这一类积极的自我暗示。
其次,在分析完积极品质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积极品质清单”。这份清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当于你的“心里防火墙”,免于消极和自我贬低的折磨。因为它描述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有哪些明显优势。
随着清单的内容越来越多,我们应该试着把上面的内容读出来,鼓励自己。这样可以强化自我认同。而且你会发现,自己有些品质会表现地特别突出,这往往是我们一部分典型特点。
到这个时候,你已经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 ,评价自己,也慢慢沉浸在这种正向的自我认知中,离低自尊越来越远。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内容也差不多了,下面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说到,所谓调整认知,就是要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尽可能多地排除消极事实,寻找积极事实。积极数据日志是一个重要工具。
其次,我们应该通过降低标准、分解问题、考虑环境因素、不怕重复等方法,尽可能多地增加日志记录。
最后,我们应该基于日志,分析自身的积极品质,找到思考问题的角度,强化自我认同。
下一节我们将继续讲解:如何面对“消极心理对话”,改变自己的行为。下一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