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最新成果—“曹氏暗合法”,给你一个全新的《红楼梦》

                               今解其中味——创作实践破解《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之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以上四句诗出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重评石头记》)一书首回。二十个字中的一个“解”字、一个“味”字,意味深长,一个“谁”字体现出《重评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对于后来人正确解读《重评石头记》的无限期待,溢于言表、历历在目。

“味”者“谜”也,何来?从书中来。“解”者“释”也,何法可解味?不必舍近求远,追根溯源,书中的谜题自然要从书中找寻答案。“味从书中来到书中去解”,是曹雪芹的重要写作方法之一,也是曹雪芹留给后人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味方法。书中找寻到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靠创作实践来证明。下面我们用《重评石头记》中的内容做答案、用创作实践做检验,二半而一,来解味困扰“红学”几百年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之谜。

一、背景材料

1、上海博物馆馆藏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书一部。因其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故称其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以下简称《甲戌本》)。清朝甲戌年即公元1754年。《甲戌本》是现存的《重评石头记》最早的一个版本,但不是最后的定本。

《甲戌本》特点:

(1)《甲戌本》是残卷,全书仅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

(2)《甲戌本》卷首有带七律诗的《凡例》一文。《凡例》是《甲戌本》所独有的,是有别于目前存世的其他版本的最大特点。

《凡例》一文如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

《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书一部。因其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称其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以下简称《庚辰本》)。 清朝庚辰年即公元1760年。

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及创作实践,完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庚辰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最后定本。

《庚辰本》特点:

(1)《庚辰本》现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六十四和六十七两回。

(2)《庚辰本》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只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个回目。

(3)《庚辰本》第十九回无回目。

(4)《庚辰本》第八十回无回目。

3、《解味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时间序表》一书,高佳著,新华出版社出版。

《解味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时间序表》(以下简称时间序表)一书中第156页至第178页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大事记》。大事记以列表的形式准确、直观地记录了《庚辰本》的时间序列,是创作本书——《解味红楼梦——木石姻缘之黛玉传奇》(以下简称黛玉传奇)的时序依据。

二、破解《重评石头记》成书之谜。

1、《重评石头记》题名之谜。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为《重评石头记》一书的题名,自身就是一个谜题,一个疑问。《重评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为什么要给花费十年心血写成的《重评石头记》冠以脂砚斋的名号,并把“脂砚斋”三个字置于“石头记”三字之前,甚至是《重评石头记》全文之首的突出、显赫位置?

“味从书中来到书中去解”,破解疑问还要从《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入手。

以《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全文作比较,有着以下的相同点:

(1)《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题名均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虽然成书年份有差距,但题名一致,主要故事情节相同,说明两书是不同年份写成编定的同一本书。

《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成书时,作者曹雪芹仍在世,自己的著作自己题名,合乎常理、顺理成章,题名应是曹雪芹亲定毋容置疑。

(2)《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全文中的主体文字均用黑墨书写而成,书页间均有用红墨书写的批注,但朱笔的文字数量远远小于墨书的文字数量。

毋容置疑,《重评石头记》全文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书写表达形式就是曹雪芹的墨书正文加上脂砚斋的朱笔批注(以下简称脂批)。

由以上相同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重评石头记》全文是曹雪芹展现故事情节的正文和脂批合编而成的,脂批是《重评石头记》全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重评石头记》本名只能是曹雪芹亲自认定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不能称作《红楼梦》或其他。

以上结论解决了《重评石头记》题名之谜的部分疑问。既然《重评石头记》全文是曹雪芹展现故事情节的正文和脂砚斋的批注合编而成的,“脂砚斋”三个字出现在题名中也就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前面的相同点也揭露出了另一个事实,就是“朱笔的文字数量远远小于墨书的文字数量”,这与“脂砚斋”三个字位于全文之首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曹雪芹将“脂砚斋”三个字位于全文之首,说明曹雪芹在亲定题名之时就想到提示世人:一、脂批不可或缺;二、脂批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高过了自己创作的墨书正文,大有离了脂批《重评石头记》便不复存在之感。曹雪芹如此推重脂砚斋,脂批在书中的作用如何呢?仔细阅读《重评石头记》不难发现,脂批在书中的作用与“脂砚斋”三个字位于全文之首的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

首先,脂批不是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而是完全依附在墨书正文之上而存在的。如果将脂批单独摘录出来,便成了无根之木、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完全没有意义。反观墨书正文,其完整性、可观性、趣味性完全可以不受脂批的影响而独立阅读,此时脂批对于墨书正文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东西。数量少、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的脂批却被曹雪芹推重之极,必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用意?曹雪芹在书中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将在下面的“《石头记》题名极多之谜”中揭示。

2、《石头记》题名极多之谜。

在《甲戌本》和《庚辰本》两书首回中有相同一段文字,如下: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五种题名,再加上卷首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总共六种题名。一本书中题名为何如此之多?题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曹雪芹借助春秋笔法,在这段文字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即给出了题名极多的疑问,同时又自问自答给出了答案。

答案的推导过程如下:

(1)“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和“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强烈暗示:曹雪芹曾写过一本题名《石头记》的书,这本书是“从头至尾”的全本。这个暗示应是真实的,确实存在一本故事情节完整的全本《石头记》,此书应为初稿只是并未传世。

(2)“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很明确,《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和《风月宝鉴》是题名不同但故事情节相同的同一本书。《石头记》等四个题名应是曹雪芹在创作全本的《石头记》时不同时期修改稿的代称。《情僧录》《红楼梦》和《风月宝鉴》三次修改稿与初稿全本《石头记》一样并未传世。

余在创作《黛玉传奇》一书过程中,有着相似的经历足可为证。《黛玉传奇》一书成书过程长达十年,初稿成后,历经六次修改方定稿。曹雪芹创作全本《石头记》四次定稿,三易其名不足为奇。

(3)构建了一个从全本《石头记》到《金陵十二钗》的承继关系。从石头——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成书在前,批书在后,在构成这个承继关系的人中并没有出现脂砚斋的名字。承继关系是假,表达出的含义是真:承继关系对应的不同题名的书,《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都是不含脂批的本子。

(4)“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段文字便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之谜最重要、最关键的答案。

“增删五次”。一个“增”字、一个“删”字,决定了曹雪芹题名为《金陵十二钗》这本书与题名为《石头记》等书有着内容上的不同。原来曹雪芹是在自己创作的全本《石头记》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增删”后的内容就是如今存世的《庚辰本》中的墨书正文,并将这个“增删”过的本子“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脂砚斋在“增删”而成的《金陵十二钗》这个本子上做了批注,带脂批的《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最后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题名间的“最终承继关系”为:《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庚辰本》是曹雪芹这部宏篇巨著目前存世的最后定本,也是曹雪芹决定传世的最后定本。定本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不是全本,而是全本《石头记》增删后的定本,仅存带脂砚斋批注的一至八十回,因此不能称其作《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

(2)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将《庚辰本》中的‘脂批去掉’剩余的部分,也可以独立成书传世,如程甲本、程乙本,但不能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能题名为《金陵十二钗》,也不能称《金陵十二钗》为《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或《风月宝鉴》。

(3)《石头记》¬可以称作《情僧录》《红楼梦》或《风月宝鉴》,这四个未传世的本子都是全本,代表着曹雪芹创作时期的四个创作定稿过程,是《庚辰本》的共同祖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之谜似乎揭开了,可新的疑问又出现了。自古著书之人都是有始有终,曹雪芹却一反常态,明明已经写成了全本的《石头记》,又历经三次修改至《风月宝鉴》,为什么要一改初衷、“自毁长城”,放弃了花费大量心血著成的全本《石头记》,只以“增删”后的八十回《庚辰本》传世?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答案仍在书中。

3、《庚辰本》成书之谜。

从全本《石头记》到《庚辰本》,“增删”两字是重点,“增”不必多言,“删”又删去了什么? 《庚辰本》中缺失的部分文字自然是最大的疑点。

其一:《庚辰本》只存一至八十回,缺失了八十回其后的文字,很明显八十回后的文字被删除了。

其二:《庚辰本》缺失第六十四和六十七两回,但这两回可以从目前存世的其他版本的手抄本里抄配回来。另外,《庚辰本》是“增删”五次后方分出回目的,既然两回已成,因此不能说明这两回是曹雪芹有意从《庚辰本》中删除的,很可能是传抄时的疏漏所致。

其三:《庚辰本》一至八十回较全本《石头记》而言,删减了部分文字。删减了哪些文字?在成书早于《庚辰本》的《甲戌本》的“凡例”一文中有答案:

(1)“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在《庚辰本》中删减了“涉于外事”的文字,如黛玉回江南探父、贾政赈粮等。

(2)“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在《庚辰本》中删减了“干涉朝廷”的文字,如秦可卿之死、宝钗待选、黛玉三次待选等。

其一删除,使得整体的故事情节到八十回后戛然而止,没有完整、合理的结局;其三删减,使得八十回所呈现的时间顺序复杂化、故事情节碎片化,阅读时便会千头万绪、疑窦丛生,深入探究时却又因其一的缺失而摸不清故事情节的整体脉络导致无从下手或出现探究方向上的偏差,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从而促成了百年“红学”的产生。

曹雪芹创作全本《石头记》,前后四次定稿、三易其名,后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竟以不完整的《庚辰本》传世,难道就是想让后人看不明白?答案是否定的。余经过研究认为:这只是曹雪芹独创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登峰造极、超越时代的一种写作方法,余暂时称这种写作方法为“曹氏暗合法”。

“曹氏暗合法”就是将全本《石头记》删减、删除部分文字后为《庚辰本》,期待有朝一日后人“谁”能真正“解味”,将删减、删除的那部分文字再严丝合缝地补写、续写进《庚辰本》。这就犹如题写对联,曹雪芹用《庚辰本》做上联,期待后人用补写、续写的文字对出下联,上下联二半而一,阴阳交汇,再现全本《石头记》的本来面貌。

证据1:“脂砚斋”和“脂批”。

在前文中提到的“最终承继关系”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比较于全本《石头记》,正文中虽被删减了“其一”和“其三”的文字,却多出了题名中的“脂砚斋重评”五个字及正文中的“脂批”。历经修改、增删、批注,从《石头记》来又回到《石头记》去,曹雪芹的用意已经很明确了:“脂砚斋”象征着后来的“补写、续写之人”;“脂批”象征着后人的“补文、续文”。曹雪芹将“脂砚斋”三个字置于《重评石头记》全文之首,又以带脂批的《庚辰本》传世,就是在暗示:作者允许批书的姓名和批注进到《庚辰本》里来,也允许后人所作的“补文、续文”进到书里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两句既是对后人的期待,也是鞭策,更是一种赋予的信念:终有一天,后人的智慧终究会为《石头记》这部伟大的著作添上完美的句号。

证据2:《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

短短十五个字把《石头记》的来历、脂批与《石头记》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其中的暗示和证据1的作用如出一辙。“抄阅再评”说明“抄阅”成书在前,批注“再评”在后。根据前文中的“最终承继关系”所示,“抄阅”的应是《金陵十二钗》,“再评”是做批注;“仍用石头记”:批注过的《金陵十二钗》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证据3:《庚辰本》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只有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

《庚辰本》第十七和十八回两回只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个回目和回目下的文字,似乎少了一回。少的这一回是两回的文字写在了一起,只是回目没分开?还是只有一回的文字,少了一回的文字?答案就在第十九回。第十九回下有文字却无回目,曹雪芹在暗示:第十七和十八回两回少了一回文字。仔细阅读回目下的文字,故事情节并没有超出回目《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范围,从而留下了后人补写的空间。

在《黛玉传奇》中的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补写了《庚辰本》第十七回和十八回中缺失的故事情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讲述的是宝玉游大观园,但笔下大观园里房屋陈设近乎白描,未有意彰显皇家气派。在《黛玉传奇》第十六章《宝黛钗游别院》进行了针对性的补写,特别是潇湘馆和怡红院里的碧纱橱进行了重点补写。对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在《黛玉传奇》第十七章《贾元春省亲》中补写了皇帝夜游大观园偶遇黛玉的故事情节。

证据4: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以上是曹雪芹在书中对林黛玉最经典的描写。根据此段预设描写,林黛玉作为书中的女主角,集无可超越的美丽和智慧于一身,可以推测他身边的故事必定是正能量的,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但在《庚辰本》八十回中,黛玉的形象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哭”,围绕黛玉发生的故事情节不过是些平常无奇的吃酒吟诗、“拈酸吃醋”、才子佳人的罗曼蒂克,完全不能反映出黛玉和预设描写相匹配的完整、真实形象,很明显这里需要另一只笔,将黛玉的形象真正高大、丰满起来。

在《黛玉传奇》中,补写了像“黛玉管家”“黛玉江南义赈”“黛玉智破马道婆魇镇案”“黛玉破金钏被杀案”直至续文“黛玉之死”等等故事情节。《黛玉传奇》中的林黛玉:美丽、善良、忠贞、坚韧、睿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才是二半而一,曹雪芹笔下真正完美的林黛玉。

4、“曹氏暗合法”要求后人补写、续写些什么?

《庚辰本》删减、删除的那部分文字,便是后人补写、续写的内容。

(1)补写“涉于外事”的文字。

《黛玉传奇》一书中补写了,诸如黛玉回江南探父、贾政赈粮等文字。

(2)补写“干涉朝廷”的文字。

《黛玉传奇》一书中补写了,诸如秦可卿之死、宝钗待选、黛玉三次待选等文字。

(3)续写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

《黛玉传奇》一书中第五十九、六十、六十一章,续写了黛玉的结局,补齐了八十回后黛玉的故事主线。

5、如何保证后人的补写、续写暗合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在全本《石头记》中预设了两条主要的故事主线,一条是秦可卿之死;一条是黛玉待选。两条主线并不是平行线,而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共同向前发展贯穿全文。在《庚辰本》中,两条相交的主线因故事情节被删减而被打碎,并分别顺序镶嵌在八十回中,藏在不经意的言谈话语、家长里短、诗词歌赋之间,这使得在各个章回中出现了大量的头绪、线索、伏笔、暗示,构成了一张精心编织的、结构严密的逻辑关系网。逻辑关系网中的头绪、线索、伏笔、暗示,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印证又相互制约,检验并保证补文、续文中故事主线和曹雪芹预设的主线保持高度一致并一贯始终;检验并保证补文、续文和《庚辰本》的故事情节百分之百相匹配、相契合,因删减文字而断掉的头绪、线索要顺理成章地一一理清脉络、打通关节;预先设置的伏笔要毫无痕迹的一一破除;暗示要一一明确解答清楚。补文、续文绝不能离开或背叛《庚辰本》正文的逻辑支撑独立成篇或另辟蹊径,否则便是衍生文学,与《庚辰本》无关。“暗合”要求《庚辰本》正文和补文、续文两者和谐、统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主线一致、情节一致、笔法一致,犹如一人写成的一样,容不得半点优柔造作、生搬硬套、似是而非、牵强附会。

同时,“曹氏暗合法”要求补写、续写之人必须具有至少以下几点:

(1)站在曹雪芹的思想高度。

(2)富有创新精神,不受既有的约定俗成的桎梏。

(3)熟练运用曹雪芹的写作方法。

(4)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

(5)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造化主岂能再造“一芹一脂”,“暗合”难度之大,对后人来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曹雪芹也深知“暗合”不易,便在书中留下了“关键提示”,指导后人在补写、续写时从何处入手。这个“关键提示”就是脂批。脂批不仅是补文、续文的象征,更是暗示补写、续写的入门方法,《黛玉传奇》一书的创作历程便是佐证。

余在完成《时间序表》一书后,原计划是接着着手《庚辰本》的《点评本》。随着《点评本》的进程,文字数量愈加可观,此时突发奇想:何不将点评的内容编成人物故事,再以补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易于普通读者接受,也易于流传。随后付诸实施,不想机缘巧合竟能一气贯通,此时方发现此乃曹雪芹的一种奇特的写作方法——“曹氏暗合法”。有幸从点评入得门来,笔耕十年,写成了《黛玉传奇》一书。

4、《甲戌本》凡例删除之谜。

《甲戌本》中的凡例一文在《庚辰本》中被曹雪芹删除了,原因是怕凡例一文为后人带来歧义。

(1) 凡例一文虽是墨书正文,但细读起来很像是脂批,这会给后人带来“芹、脂”是同一人的歧义。这个歧义和“曹氏暗合法”相冲突,在最后的定本《庚辰本》中自然要纠正。

(2) 凡例中“涉于外事”和“干涉朝廷”两段话虽是在暗示后人应补写、续写的内容,但也会起到反作用,误使后人陷入“作者不写,我也不能写”的教条主义泥潭,封固后人的思想,束缚后人的手脚,与“曹氏暗合法”的原意相背离,在最后的定本《庚辰本》中自然要删去。

总之,成书在前、批书在后。曹雪芹在定本《庚辰本》中删除凡例是有实践的、必要的举措。

5、关于《解味红楼梦—木石姻缘之黛玉传奇》一书。

《黛玉传奇》一书,努力站在曹雪芹的思想创作高度,同时借鉴曹雪芹写作方法,以《庚辰本》为蓝本,以林黛玉的生平贯穿全文,以补文和续文为艺术表现形式,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完整的、立体的、生动的故事情节来正确读解《红楼梦》。

第一章为楔子,以穿越的手法引入《红楼梦》文中。

第二章至第六章来还原曹雪芹在书中提到的宝玉和黛玉“一床吃一床睡”两小无猜的真实情景。

第七、八章宝钗选妃。

第九至十四章讲述秦可卿之死带来的永建朝和洪建朝父子禅让、朝代更替。

第十五章至三十一章黛玉第一次选妃。

第三十二章至第四十九章,黛玉第二次选妃。

第五十章至五十八章黛玉第三次选妃。

第五十九章至六十一章黛玉的结局。

《黛玉传奇》一书就是揭开《红楼梦》研究中诸多疑问的一把万能钥匙。这把钥匙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严丝合缝地打开锁闭《红楼梦》这座围城的八十道关锁,直达山顶方知一览众山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01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0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370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68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5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1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1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38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8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24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0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01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00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