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段时间学习拆文,总是看不到效果,甚至怀疑这种方法对于写作,到底会不会有所提升,拆了那么多篇,为什么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写?
直到我看了《认知觉醒》这本书关于舒适区边缘的解释,我终于明白自己的练习一直是在舒适区里磨洋工,毫无任何效率可言。
什么是舒适区边缘呢?通俗地讲,就是介于容易和困难之间,这件事你做起来不会觉得很容易,毫无挑战性,也不会让你觉得太困难,自己完成不了,是那种只要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
看到一些博主说拆文有时候需要1个小时,而我这个写作初学者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还以为这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费力嘛。
现在看来,是因为自己根本在做无用功。
当我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开始逐句地拆解,看看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才发现其中的诀窍,原来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就比如有些观点文,其实也是有一定公式的。像有一些开始一句名人名言,接着对这句话进一步解释说明,然后再上升到普遍的现象,也就是针对这个选题出现的普遍现象是什么,下一步就是进行对比,最后总结。
仔细拆解下来,就可以模仿这种结构,换一个主题填充内容,也不再发愁写不出观点来。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思考得更全面,写作能力也提升了,感觉很有成就感。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状态,不急不躁,一点一点进步,也希望大家在拆文时仔细研究一下每句话之间的联系,从底层挖掘,这样进步才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