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道德经》第30章:关于战争的辩证法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靠武力强占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容易遭到反击。行军作战经过的地方,总是一片荒凉破败。大战过后,一定会饥荒连绵。

善用兵的人,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不用军队去强取豪夺。不把功劳作为凭恃,不借功劳张扬夸耀,不恃功劳而骄慢待人,取得功劳只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凡事气势强盛的就会趋于衰败,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的很快就会消亡。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惜屡屡发起战争。战争很残酷,也很残忍,很多年轻的生命,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被卷入战争机器而陨落其中,有幸全身走出来的人,也留下了心理阴影。

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战争的辩证法,这与《孙子兵法》的思想如出一辙。

《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不算厉害,一战而定才是真厉害。我们都知道,战争其实就是打的综合国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十上百万人在前线打仗,一天要消耗多少物资,需要多少财力来支撑啊?

你打了一百次,都还没有解决问题,还要继续打下去。

连年的征战,年轻的劳动力都上前线,田里只有长满荒草,全国各地倾其所有把物资和财物都往前线运送,就算你每次都打赢,国家也会很快被你消耗光,迟早会被你拖垮。


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厉害的,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成本基本为零。

其实,《孙子兵法》讲的的不是必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先求不败,再去求胜。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进取心已经成为“我”的组成部分,一旦丢了,浑身不自在。但懒惰和懦弱也是。所以说一切都是自己跟自己的战斗,这话是真理。
    喜之郎_951d阅读 329评论 0 0
  • 梁朝伟说过:男人如果爱你,那你就一定会感觉到。 一部美国上映的电影,叫《He's JustNot That Int...
    Goge阅读 29,468评论 1 10
  • 原则一: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人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精力系统,全情投...
    Fly_Catkin阅读 1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