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幽深的峡谷中,一层淡淡的薄雾缠绕山腰。山间,绿树红花。一丝摄人魂魄的静幽灵般浮在山谷中,空气中氤氲着薄荷般清凉的气息。当我在一个关于文学的微信群里看到“童话谷”这个昵称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了这幅画面。于是我竭力想象他有着怎样一副童话中的公主一样的娇嫩的面容,想象着他有着怎样一双童话中的王子一般可爱的眼睛。
及至在一个书香缭绕的场合见到她,我才恍然大悟。真的,“童话谷”这个名字好像是专门为她准备的,也只有她才配得上这个纯净的名字。“鹤发童颜”怕说的就是她吧。顶着一头白雪的她,皮肤却极其白嫩,年龄就这样在她身上矛盾地存在着。
其实,张小童这个名字于邯郸的文友来说,并不陌生,只不过,我“入道”较晚,不熟悉罢了,但名字绝对是很熟悉的。并且知道她写诗歌、写散文、写报告文学,最拿手的还是小说。在媒体上,朋友圈里也看到很多关于她的跟文学有关的一些事儿。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馆陶的黑小麦开幕式上。那天,活动还没开始,见一身休闲便装的小童姐举着一个馒头从铺满阳光的远处走来。对于我的疑问,小童姐一脸无辜模样:“可不?早晨没吃饭,饿了,去人家厨房买了两个馒头。”于馆陶,我也来过两次,都是于文学有关的活动,但以我的性格,此事,怕做不到。天真率性的小童姐做到了。
那天,邀请方安排的午宴上,我与小童姐同坐一桌。笨嘴拙舌的我,虽对童姐有仰慕之心,却拙于表达。只记住了童姐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她在兴致勃勃地说起俊萍姐的丈夫注视俊萍姐的眼神,那是一个细节,更是一个作家所具备的天然的素质。
鸡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又有缘与童姐一见。依然是一身素朴的打扮,依然是轻便平底运动鞋,依然是一个很随意的纸质手提袋。一点也没有一点儿知名作家的大派头,简单明快。
国人约见,最常见的地方便是席间,我们也不能免俗。菜是简单的几个素菜,椰子味的汇源果汁受到童姐青睐,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喜好,直言自己最喜欢喝这种味儿的饮料。我们边吃边谈,也没有什么中心,属于漫谈。童姐那种朴实的风格纤毫毕现。我们一起尽力消灭着桌上的菜肴,以免造成浪费。席间,我再次领略到她作为一个作家的最天才的一面。她曾去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大咖齐聚于此,这些人就像他们作品中的孩子一样纯净。一次遇雨,童姐没带伞,只好手掌作伞,雨中疾行,这时,一位手举红伞的年轻女孩儿喊着:“童姐——,冲到她的面前,把伞举到她的头顶。”我想要表述的是,童姐在向我们讲述这幅场景的时候,声情并茂,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唯美的画面。
我在朋友圈里知道她出了新书《O3》,是一本儿童小说,并且知道已开了作品研讨会。没想到,这次她给我们带来了她的新书,更没想到的是,她送我们的书也是从网上买的,这使我们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心如通灵的童姐用一颗童心去看待世界,蹲下去跟孩子交流,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孩子的心灵。他说,书中的很多语言都来自于他的孩子。他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写下的这本书。怪不得鹤发的童姐有一副童颜呢!
童姐是从哪儿知道我读过了《苏菲的世界》的,我不得而知。无疑童姐在关注着我,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当我得意洋洋地炫耀似的谈起苏格拉底等哲人,并且说自己已把整本书的哲学思想整理出来时,并没有得到童姐的表扬,这也是我没有料到的。他只是强调了她的意思。如何能把读过的书化作自己的东西。我总以为,只要读的书足够多,自然就会下笔如流水,这个观点,无疑童姐是不苟同的。我想要表达的是,对于一个和她并没有多少交集的新作者,童姐完全没有必要去费心思说些什么,而她以一个前辈的责任心去指导我如何阅读,如何用阅读过的东西填实自己的写作。我感动不已,用心聆听,也受益匪浅。
童话一样的童姐充满童真,我们每一个人在她面前会不由自主地放低姿态,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