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突发想法,想结合“春天来了”写一篇散文,写出来的是:
春天到了,我打算恢复晨跑,6:30,太阳刚刚苏醒过来,我已经在苏州河边畅快的奔跑了。风在我耳边轻轻的吹,云在天上慢慢的跟着我跑,河水静静的流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草清香,这,是我爱的春天的味道。
然后,我就卡壳了
我打算去百度上搜索一下相关文字找灵感,看到了以下一段,我顿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文章写的真好,画面感极强,可读性也高,看完了之后感觉春天就在身边,心情也会变得很好。
忧的是,作者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
看完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书,和孩子一起学习写作文。
最近在秋叶大叔的写作营里被虐,搭文章的框架结构就把我给弄晕了。
其实,关于结构,小学里就有学习过,写文章、讲话都应该“总--分--总”,其实这就是一种结构。
而我自己写作已经很久处于天花乱坠的形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常常会在中途丢失了我的读者。
看了那么多书,依旧写不好书,就是因为,缺少框架式训练。关于每一项知识体系,肚子里的内容又稍显单薄,不够有创意。
就怕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却还洋洋得意。就像《能力陷阱》书里所阐释的道理,我们会被自己的优势限制住,当你一旦开始自以为是,那有可能就处处什么都不是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就从基础开始抓起,慢,没有关系,总好比从来都没有开始。
买回来书之后,每天都跟着作文书的方法训练自己,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观点,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为何,我的雅思成绩,其他三科都可以超过6,唯独写作只有5.5,一通百通,雅思作文的结构化更强,如果没有强大的观点结构,考分官是不会给高分的。
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就能够清晰,写作文并非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以及终身学习的时候,打造好底层的逻辑框架,不断的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丰盈我们的知识框架,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还好,我知道的并不晚,可以用这一招,去引导我的两个孩子,在他们未来的路上,可以更好的运用学校的知识。
去创造,而不仅仅是模仿
去建立,而不仅仅是跟随
去突破,而不仅仅是改变
跟着小学生作文,打造28天写作的计划,做刻意练习,在写作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