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秋,刑官也。凉风乍起,万物萧条,好一派肃杀之象。友人远在北京,发来几张照片,萧萧黄叶透露出秋的消息。秋意浓,最是闲适惬意。
木心说,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寒意微露,已有萧瑟之感。《古都的秋》在郁达夫笔下,是清冷而悲凉的,为了饱尝这份秋味,不远千里跋涉北上。
秋在张爱玲笔下,如苍凉生命的底色。她用闲淡的笔调,将人生的要紧处轻轻荡开,却有一种渗骨的沧桑。是天凉好个秋的意境,是被银灰色的雨网住的世界,是窗边幽幽清冷的月光。
季节影响性格,南北迥异。北方的秋,是爱憎分明的,蓊蓊郁郁的绿叶转瞬而为层层叠叠的黄叶堆积。浓彩重抹挥斥方遒,杀伐决断纵横捭阖,故北方多武将。
南方的秋,是阴郁惆怅的,无论何时,眼前之景皆是绿意盎然。兼河网密布,小雨淅沥,只宜在滴滴答答的屋檐下煮茶焚香,翻几本闲书,酝酿思绪,故南方多才子。
春夏秋冬本是四季轮回,到了南方,却变得不彻底。冬夏长,春秋短,十月份仍穿短袖,长袖外套无用武之地,只得解甲归田,衣橱箱子中闲置,叹一声英雄气短。
早晚微凉,午间仍是酷热。每天出门前,在穿不穿长袖之间犹豫不决。天气如心思,是令人捉摸不透的。
往年深秋,最常逛的便是红专厂。傍晚时分,热气渐退,凉风习习,最宜信步闲庭。云在空中游走。跟随秋的脚步。天边一抹晚霞,似少女微醺的脸。
道路两旁遍植千层树,亭亭如盖。叶细如针,皮白如纸,层层剥落。仿佛心中藏有沧海桑田的往事,要向行人旅客娓娓道来。摩挲着斑驳的树皮,驻足片刻,且听风吟。
这里的一草一木皆熟稔如老友,一砖一瓦砌成的岁月底色,清风疏影下的阡陌交通。精致小店又几易其主,画展海报已更迭推新,而你的故事又写到哪里?
花城没有名山大川的磅礴气势,只有精致景色的小家碧玉。深秋意浓,宜出游。东山洋楼的复古摩登,散发出贵胄子弟的意气风发。西关骑楼的中欧结合建筑,感受昔日商贾的繁荣气息。
沙面的小资文艺,适合一边数着落叶一边发呆。荔枝湾涌的广式优雅,听曲喝茶,偷得浮生半日闲。越秀公园的历史遗址,中山纪念堂的伟人风范,木棉花盛开的炽红似火,这座城市,仍是热血沸腾。
花城的秋,适合寻觅各式美食。猪肚鸡、砂锅粥、酸菜鱼的热气腾腾,足以温暖受寒的心。点都德、陶陶居、广州酒家的精致点心,伴着一壶醇香铁观音,得闲饮茶,从容淡定。
亦可到老城区去探访,蟹籽云吞竹升面、阿婆牛杂、濑粉、鸳鸯肠、叉烧包……特色小吃满足味蕾的挑剔善变。
秋干物躁,小心上火。周末时刻,可到菜市场半日游,买些梨、银耳、莲子,炖些冰糖雪梨、银耳莲子羹润润肺。或自制酸辣凤爪、酸甜柠檬茶,怡然自得。
菜市场商贾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人如鱼涌热闹非凡。商贩的吆喝声、大爷大妈的讲价声不绝于耳。在菜市场感受俗世烟火气息,热气腾腾。
秋天,是适合思念的季节。好友到广,相聚片刻,聊天逛街。忆起去年旧事,清晰如昨,感慨时光飞逝,世事变迁。游客与风景,是邂逅抑或路过,冷暖自知。一直往前走,不要停留,新的风景会与你不期而遇。
花城的秋,是含蓄内敛的。热情似火的盛夏与萧瑟无情的寒冬之间。需要平和委婉的秋来调剂。足够冷清,足够平静,足够温柔。适合读张爱玲、李碧华、严歌苓的书。
花城的秋,是平缓寂静的。没有风沙扑面,没有黄叶堆积。地铁在上演一出出默剧,人与人的互动,多靠肢体语言。世事纷杂,不愿再徒增秋的哀愁。人行道上在上演大河踢踏舞,规律而有节奏感的脚步声传达着城市的脉搏声。
花城的秋,是舒适惬意的。偶有秋雨的夜,听雨声淅沥,万物在悄然入睡,只剩天地自在喧哗。雨夜的梦最是安稳,一觉到天明。
花城的秋,存在于一粥一饭的人间烟火,隐匿于古迹建筑的沧桑变迁,封存于往事思念的追忆中,消融于秋月秋雨的无边里。花城的秋,最是一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