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转折点。至少我心里是这样理解。
她给了我更多的希望和机会,去感受到更多东西,同时也迎来挑战和人生转折点。
主要是今天我看到了有关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学习考证,2个地方。一个是新精英和教育部合作的课程,一个是直径生涯的合作课程。我一看里面内容,就感觉到了差距。
新精英的上课老师是成人职业规划的老师,我会思考他们对于学生群体的研究是否足够,课程内容是否能解决学生问题,上课深度会如何,是理论还是实践。毕竟我 本身对职业规划学习也不是刚开始了,成人和孩子的都有学习和接触。
直径生涯是实打实的针对学生群体,但是里面讲霍兰德和MBTI有可能是一个弱势。并且和成人职业规划的输入结合看不到衔接。
一个课程的质量,要思考它的受众设置它的深度和广度,哪些课程是重点讲,哪些是点过,用别人听得懂能并且配套相应的执行工具去落实,那才是真正的落地。
所以我开玩笑说2个课程相结合,加上第三家的内容或许才会更加系统。
曾有过想法,把生涯规划的学习笔记一点点分享出来,从观念普及开始,一点点的从新媒体和社群中推广。新课改的推广,让更多孩子有了更多机会了解自己,探索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我觉得能从中出一些力量感到很高兴,成人的咨询尚且难做,何况是学生群体?所以,我们更加需要从兴趣,先天优势挖掘,结合家长家庭情况,社会需求和发展状况给到专业的咨询,这个需要孩子,家长具有教育理念和前瞻性。
路虽难,但我愿前行。
回想6年前,我从咨询做起,后面一人两个岗位,做了学习管理老师,接着再负责了校区的管理工作,带上一同事,2个人一起把老师招聘,面试,管理还有市场的兼职安排培训,校区的行政管理全部做了。
换句话说,就这样一人当几个人呼唤着,2人慢慢把校区做起来,一碗饭5点拿来要吃的,10点多都吃不完的日子有过。
如今我们2人回忆起来,真是很感慨那段咬紧牙的时间。毅力只因学生认可我们,只因老公那句:现在有机会自己管理一个校区,老板给学费,你为什么不做。我说才不呢,我们是越做越好,我们管理2年没有亏本过,都在盈利,高三的辅导我们都占了主打,要是老板愿意给我们多一人会更加好。而最终,因为老板的综合因素我们都离开了。
在这里我也感谢我的搭档黄老师,我也操心她的个人问题,28岁了,忙着这个教育工作都没空谈恋爱。你说,之前我和她一起做事的时候,6天上班五天晚班,一天早班,周末上班,节假日上班,元旦上班,清明节也上班,中秋节也上班,鬼节也上班,所以保佑黄老师换单位后今年能有个对象谈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