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去为了证明不忘这段历史的课文,有统一的模子。
1,都是以伦理或生命为主题。
2,都是以人与人扶住或理解为内容。
3,文本的情感语调都是舒缓温缓从不激烈。
4,都涉及主人公的心灵境界提升。
5,涉及的全是个人的境遇,历史背景,都是以虚化的、淡淡的形式潜在于作品中。
6,苦难总是被作者用近似于抒情的语调追忆着,把那实在的遭遇涂上梦一般的色彩。
所以,此类文本,在课程角度看,其意识形态引导的意图远比文本本身内容要重要的多。历史仍旧由书写者继续书写着。《老王》,与其说是杨绛需要写一写,毋宁说是书写历史的人需要这样的“舒缓”特征的文章,借以能够羞答答地捎带上“不忘历史”的姿态。与此相似的文章,如《紫藤萝瀑布》。
这种模子被成规模地复制着,尽管内容上千差万别,各人诉说个人的事,但形式总是趋于温婉的统一,所以,我把此类文学作品叫做媚俗文学,而且,不管它自身显得多么深刻,它照旧是媚俗艺术。————媚俗艺术系统要求追随者“美妙地活动”,艺术系统则发出道德指令:“恰当地活动。”在艺术的价值系统内,媚俗艺术是邪恶的元素。
正如翁贝托 艾柯杰的《坏趣味的结构》中说的,媚俗艺术与审美谎言是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