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没有任何收入的时期发现,自由职业需要很大的定力和耐心,这其中包括家人不停的唠叨,催促,还有自身对找到一个人而言的一条正确道路,不断调整和检视,还遇到不少坎坷和心中的疑问。
有时候感觉什么时候才能看见曙光,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清楚,我并没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心思,每天最多的就是在想我怎么做才行,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别人一个个都很厉害了,我还是在原地徘徊,对于是哪里出了问题也做了审视,我觉得每天很累,嗯,就是这样。
考虑的太多了反而什么都做不好了,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无效努力吧。书桌上的书倒是不少,每天看的不多。小微课屯的不少,也在计划着去听,但是感觉太散。目前有很多人提倡的知识多方向发展,从不同的知识维度中探索相链接的问题,不过按照目前自己的情况来看,如果对一样知识结构都还没有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话就最好不要刻意去拼凑其他泛知识了。
因为这其中要花去很多零散时间,比如找知识,搜索答案,找书,当你看到一个问题时,不要立马开始搜索和他相同或相对应的东西,可以先把问题和瓶颈记下来,慢慢去观察,不经意间就会找到答案。你刻意去搜索的时间就已经是浪费了(对已经有所成就的另当别论),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纠结一个问题。
现在也在清理大脑的内存,CPU快满,已经阻碍了程序的进程速度,真的感觉到力不从心。就拿我最近上的线上微课来说,类目包括:思维导图,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写作,新媒体运营,还有一些想学还没有买的课程,每次我在看到想学的东西却因为目前支出问题把它放下之后,内心总是那么不平静,我在想如果不必因为目前金钱问题纠结要不要学习的话,我会得到哪些,这些纠结的时间我能做什么?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没钱等于学不了,学不了就好像继续原地踏步。
这个暂且不说,就拿我已学的,讲真,有的课听不听真的没什么大碍,一定要有所选择,要不然买的课在那屯着,他呆在那,而我的脑子是不停跟进的,我要去想到哪一步去听什么课最合适...
越是这样,我越累越焦虑,不论是书还是课,碎片化文章还是主题化文章,这些进程如果不清理,他们就在我脑海里潜运行,持续缓存。我也尝试给自己定计划,试着先进行主题输入。但我每当看到碎片文章时,就不知该怎么做了,有人说主题阅读好,有人说碎片化也可以建立连接,有人说广泛涉猎可以扩大知识体系...
每个人都有不同决策和想法这句话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短时间内试错,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每天收到的内容太多,不知道要看哪个,不知道哪些该为我所用,渐渐地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大部分人都希望变得更好,但是有没有想过怎样才是更好,很多看似普通的人们在自己的小事业上都做的风生水起,再往内看的话,会发现这些过程并不普通,很多故事都是包装出来的,这样的话会给人一种速成的错觉,会让人觉得:和我一样普通的人都走向自己希望的人生,原来那么简单,我肯定也可以。
但是我们忽视了内在进程,他们也是经过迷茫——寻找——坚持——耐力——希望——笃定——发展——成就。这是目前根据一些人物历程总结的。看起来简单的循序渐进,挫折和怀疑一定也伴随其中,还有前进中的孤独旅程,耐心的积淀...
我想试着写书评,就得考虑看什么书,能写出怎样的书评来,要花多少时间看一本书?是看一个章节就记下感悟,还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就记下哪怕一两句小感想?看一本书之前不用想太多,先让自己平静,清零,可以先找一个想看的章节看,记录下感想,也许在这之中就能找到源头,就引出寻找问题或答案的其他篇章,不知不觉中看下来,再把整体所感写下,在这时也许就会发现,自己所希望学习的在哪了吧,那么就会引出更多的问题,自然而然的搜寻更广泛的认知。
以上这一小段是我的想法,我也将自行尝试。太迷茫时,把想法一点点记录,也是对自己前进的辅助,这过程,就是一种方法。
很多时候,有了灵感或是有了想写的话题,当时没有记下来,之后就忘了。有时电脑就在面前,因为懒,不想打开电脑,接着也就消失了...我在想,那些自媒体人,刚开始不论自己做还是找合作伙伴,同样都是花很多精力时间的,还有身体消耗和睡眠时间消耗。绝对不是我这样,只想不做,还觉得越来越累,所以他们有成就是水到渠成,而我,也许只是假努力罢了。
同时我也觉得我太看重“完全准备”和“完美”,总是想把想学的恨不得全学会了,书全看完了,笔记全整理好了,要等到没有差错时再想怎么开始。其实没有什么事能事无巨细准备好的,那只是给自己找了个不想开始的借口罢了。
找到最关键的那个点,做到极致后再逐渐发展,就像打游戏一样,一个新手不可能直接拥有很多装备,都是从最简单任务开始,逐渐集齐更多装备和能量。
从80%到20%,需要勇气,一些话和言传身教只是一个助推器,真正的勇气只在于你自己,没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