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先请求您千万别惩罚我。
我期中考试没有实现目标,为表达我反省错误的诚意,特意跪着写检讨认错,请求原谅,还请爸爸不要以此为由,取消我五一回老家看奶奶(外婆)的计划。
我这才想起来,今年年初时,我对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女儿讲,咱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大家都干好自己的事情,谁若完不成任务,就得接受惩罚。在今年期中考试前,大女儿对学习很不上心,我妈和我老婆在电话中轮番对我讲,要我管管这丫头,她们实在是没招了,根本喊不动她。
我一看这阵势,估计是因为我这阵子工作太忙,没有查她的学习情况,她开始“放肆了”,便打电话把她教训了一顿,在她承认错误后,要她自己重申了一下考试成绩“语文不能低于95分,数学不能低于97分,英语不能低于98分”的目标,如果不达标,五一就哪儿也别去。
这便有了开头这一幕,大女儿的这一招让我防不胜防,竟一时语塞。我突然觉得,她叫了我9年爸爸,我却没有学会如何当好一个父亲,我为此而焦虑。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是3个男孩的父亲,他说要通过“少年商学院”整合教育资源,让三四线城市的孩子,也可以拥有一线城市、甚至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一线城市的孩子同听一堂课。
说起来,这也是我的梦想。我曾经想过,如果我要创业,我就要做一家教育公司,为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做点事情。我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这个行动,张华行动了,并且做成了这个事情,他还写了一本书《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他在书中介绍如何实施全人教育。
他认为优秀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和社会。我一直在思考,我到底希望我的女儿,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我曾经想过,希望她的人生能轻装上阵,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曾经想过,希望她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因为人活一辈子总该有点牺牲精神,做点忍辱负重的事情。
我曾想过,希望她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能否考上名校,能否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一辈子无病无灾,健康快乐。
……
关于我女儿的未来,关于她的人生,我的确设想了很多……
我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
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中的定义:“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正合我心。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邀在这本书的共读营担任写作教练,指导书友们写读书笔记和书评。
因为有了这个缘分,拿到了一张“少年商学院”的年度学习卡,便要我老婆给女儿安装APP。从女儿的反馈来看,对里面的课程非常满意,主动告诉我她正在听三国演义,老师的讲解让她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话讲,我给女儿买过很多网课,极少能在女儿这里得到正向反馈。通常来讲,她是比较烦我给她买课程的,她认为我在“肆意”占用她的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
既然闺女喜欢,我特别想利用这篇文章,交流一下我读完《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的3点感悟,希望我们能一起共同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01 君子不器,小女子也要修君子之道
我想说说我对你未来的期待,正如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中所讲,我希望你做一个有根的“全球公民”,什么叫有根的全球公民呢?
从空间上来讲,希望你把中国的文化融入骨血,不能忘了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取其精华而用之。
从时间上讲,希望你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虽然没有要求你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但多少要了解一些传统的东西,不能忘了本。同时,积极学习并应用现代科技,掌握在现代社会生存的本领。
从生而为人的角度讲,希望你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人和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懂得思考”,只有学会思考,才能明辨是与非,知善与恶、美与丑。
归结起来,就如孔夫子所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我的理解就是,你不要仅仅为了生存而读书,我觉得人这一生,可以活得更高级一些,我们可以有更高级的追求。几千年前,物质匮乏,古人饿着肚子尚且有此志向,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物产丰富的时代,更应该在精神层面立志,更应该有直击生命本质,超越灵魂的思考与追求。
或许,这个要求有些高,我们可以慢慢去修炼。张华老师在书中提出的“全人”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所谓“全人”,就是“好人+正直的公民+有用之人”。有用,一般是讲有“一技之长”,我希望你以后掌握一个“吃饭”的本事,就如你爷爷教育我的“不怕无人请,只怕艺不精”。
但是,我小时候的情况与你是不一样的,我那个时候连电话机都没见过,我见过最厉害的人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农村那些懂些医术,但没有行医执照的医生),其次就是那些木匠、泥瓦匠。你生长在数字时代,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整个世界发生连接,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和万里之外的陌生人视频通话。
这是数字时代带给我们的红利,让你有机会共享世界上最优秀的资源,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拿着手机就可以进入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博物馆,也可以听很多优秀老师给你讲课。
有这么好的资源,当然不能辜负,我们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来开阔视野,掌握多元知识,学会多元思维,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根问底,既拓展认知宽度,又挖掘知识的深度。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02 克己复礼,自律的人一定会拥有更多自由
克己复礼,也是孔子的名言,我的理解是要以修炼“仁”的品质为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讲得简单点,就是做人一定要自律。
有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是加拿大著名编剧保罗·阿尔蒙德和英国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一起拍摄的,1964年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在英国挑选了14个7岁的小孩,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此后,每隔7年,就重新采访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和他们一起畅谈人生。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一个启示,那些自律的孩子,拥有更成功的事业和更幸福的生活,他们的前途更加远大。我相信,你也一定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也许,你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理想。没有关系,你可以慢慢去琢磨,我相信你会在某天找到自己的理想。
我想说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只有自律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张华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他讲对大人来说,自律才能自由;对孩子来说,自由才能自律。
你肯定更喜欢张华老师的说法,但是你千万不要曲解这句话的意思,“自由才能自律”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自由,就可以自律。归根结底,自由还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的,你会在自由中体会自律,在自律中找到更多自由。
比如,你认真规划好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如果你做事不专心,写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本来30分钟可以写完作业,却因为心不在焉花了2个小时,这就相当于原本你可以有90分钟时间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现在却被你消耗掉了。
我为什么要你早睡早起?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我是不提倡晚睡的,晚上加班学习3小时,还不如早上早起1小时,因为晚上熬夜3小时,可能会让你一整天都没有精神,做任何事情都无法专注,得不偿失。
我总是监督你,要你做时间管理,按计划去做事,从按时按点去完成计划表上的事项开始,培养你的自律意识。很可惜,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你还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现在,我读了张华的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他介绍了一套“3D逆向自律法则”,咱们试试,可好?
第一D: 延迟(Delayed),即把握好“慢就是快”的理念。我向你承诺,我不会给你报各种你不喜欢的班,也不强制让你去上你不喜欢的课。你已经上三年级了,我相信你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我不会要求你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尽管我很佩服那样的孩子。但是,你就是你,我希望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只要慢慢地思考,慢慢地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
请你记住我给你讲过的,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等于0.03,0.98的365次方等于0.0006。
人生很长,我们没必要急于求成,关键是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而快乐是无法在急忙之中“追赶”到的,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将其拥入怀中,当你做一件事情时,体会到了快乐,就会拥有更多的动力并受益良多。
第二个D:危险(Dangerous),危险即安全。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讲我们学习也好、为人处事也好,一定要认清边界。我们学东西,并不是一定要什么都学会的,虽然我鼓励你不断拓展认知边界,但是“全人”并非无所不能,你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为了讨好谁而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更不能为了逃避一个事情而动歪脑筋。
比如,这次期中考试你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主动跪下写检讨,这个事情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深挖思想根源,你觉得你是真心在认错,还是想逃避更严重的惩罚呢?我觉得你要搞清楚,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惩罚不单单是要你承担一个结果,最重要的还是要你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找到问题的本质,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否则,你考不好,我打你一顿,你再考不好,我再打你一顿,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所以,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就是边界,也叫底线和原则。有了这个边界思维,我们就能够做出很多正确的决定,让自己处在安全区域内。你也读过儒家经典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我相信你一定记得,如何才能让自己远离危险?就是做人做事,要有基本准则。
比如,你考试未达标,跪下写检讨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更严重的惩罚,这不是正确的准则。如果你的目的是诚心反省错误,找到未达标的根本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就是正确的行事准则。
第三个D,方向(Direction),给方法不如指方向。我承认,由于工作关系,我很少陪伴你,我对你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我很少真正去听你内心的“声音”,我急于让你按着我的指令去做事,当你没有认真学习时,我通常会采取呵斥、甚至惩罚的方式以求达到让你“收心”的目的。当你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时,我总是急于告诉你答案,连方法都懒得讲。
读了张华老师的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后,我想我会有所改变,我会耐心地听听你的意见,听你给我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你是我的大闺女,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第一次为人女,我也因为你才第一次做父亲。
我们都需要学习,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我年长于你,我会根据我的经验,在你迷茫时,在方向选择上给你一些建议,至于到底该怎么办,一切都得你自己去寻找方法,获取答案。因为你的人生,是属于你的。
03 终身学习,有书为伴的人即便寂寞也不会孤独
我是立志做一个终身学习者的,我希望你也一样。对于你现在这个阶段,甚至到你大学毕业的阶段,都不要急于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希望你牢记“君子不器”这四个字,好生体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如《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中所讲,要多读“无用之书”。
其实,这也是诸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教育理念。因为你要在某个领域深耕,就要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张华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所谓融会贯通能力,是指“多元思维,是追根究底、触类旁通,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所谓可迁移能力,是指洞察力、探索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如何才能拥有这两种能力呢?张华老师说,要从小就培养“通才”而非“专才”,他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中给出的方案是培养“T型少年”。
如何成为“T型少年”呢?张华老师在书中提了3大建议,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有用之人”可以分为以下3种:I man,X man,T man。
第一,I man。“有一技之长,但也只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力不错,但瓶颈明显。
第二,X man。掌握两门专业知识,且这些知识之间有明显交叉和结合点的人。
第三,T man。面向未来的人才类型。通识教育,便是培养T型少年及新T型人才的根本。
我觉得,这个“T”字,蛮有意思的,只有一横一竖。T字中的“—”,代表的是广度,“|”代表的是深度。意思就是讲,我们在学习这个事情上,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思维的深度,用成语“博学多才”来解释,还挺贴切的。
博学,就是你要读不同领域的书;多才,就是你要思考,不能读死书,不能全信书,得结合实际去读书。读了书,学到了知识要去实践,反复思考,反复实践,不断悟出新的道理,不断探寻真相和真理。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如《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中所讲,既会跨学科思考,又会解决问题;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我也真心希望同你共读这本书,一起在其中找到帮助我们共同成长的答案,可否?
好吧,啰里啰唆地讲了这么多,也许你会觉得很烦。可是,我总希望把我知道的,全告诉你,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热烈的爱。
说到爱,我想说:
有时候,你委屈了,我不理,并非讨厌你。
有时候,你跌倒了,我不扶,并非不疼你。
有时候,你难过了,我不管,并非不爱你。
我只是希望,你能自己去抹平伤痛,学会调整心态,学会面对世间种种,永远拥有自己站起来的强大力量。
我会站在你的身后,关注着你。当然,你也不用害怕,我在你身后,不仅是关注,还会给你做支撑——世界那么大,你可以大胆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