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丨拒绝丨职场丨情感
让暖暖成为习惯,让温度常在
与“做错事”相比,
更让人可气的,是“什么都不做”。
最近在看《回家的诱惑》和《回家的欲望》,以前这两部系列电视剧热播的时候没有从头看到尾,所以在“你怎么穿着品如的衣服”这样的弹幕攻势之下。
我重新刷了这部剧
最大的感触就是
秋瓷炫好美
然后是
人的蜕变是从“认真做事”开始的
蜕变之前的品如,每天做饭洗衣服做家务伺候人,像极了一个保姆,做化妆品都得在其他人都睡觉了之后偷偷的学;
蜕变之后的品如,画画游泳跳舞按摩化妆喝酒,样样精通,在一个人的日子里,只想着复仇一件事。
她因为所谓的幸福,不作为,安心做太太,要孩子;
她因为要复仇,所以什么都学,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放下底线。
与其说,蜕变之后的品如有一些可怕,变得恶毒。
不如说,是之前的她过于懦弱。
凡是只会“求求你”,却什么都做不了。
像不像我们和身边的一些人
每天都在说着自己无能,却不去改变。
这样的“我们”拥有广泛的特征:
拒绝投入一点金钱让自己有自信
拒绝投入任何时间让自己变得不同
拒绝看起来对当下无用的任何事情
拒绝改变
每天念叨着自己“不行”,却不试图改变,典型的不作为。
靠着一点“活下去”的信念,坚持活下去,从不想着试图改变,有点问题就直接放弃。
这就是当下很多人的现状。
其实他们缺的是钱吗?
他们肯定缺钱,但是本质上缺的是一点欲望,前进的欲望。
每天只是抱怨自己没有钱了,不想着怎么去赚,怎么赚得到?
只是想着要学点什么,又以“不知道学什么”为理由,一动不动,有什么意义?
总惦记着要改变现状,可从未朝此目标而努力,不过是空想。
空口白牙,一切都是虚无的。
与其有时间在那里纠结自己的压抑和抑郁是怎么来的,要怎么没,不如每天找点事情做。
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打破坏情绪的环境;
觉得困顿的时候去唱唱歌,发泄一下,或许能找到新的出口;
想要辞职的时候就努力工作,转移注意力;
觉得脱单无望,就约好友出去吃饭逛街;
暂时没找到工作就发展点别的爱好。
做什么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做什么都比不作为要强。
在我看来,压根没有抑郁症这回事儿。
与其说抑郁症是一种病,不如说抑郁症是找不到疏导自己的办法。
曾经有几天,我经历着找不到工作+朋友分崩离析+没钱的三重折磨。
印象里是连着5天,每天就是哭,什么也不想眼泪也会自己的往下掉。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但我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
于是
我在第4天的21:30,没拿钱和手机,只带了钥匙,出去走路。(出于安全考虑,不值得学习。)
有点夜盲的我也很担心会走丢,但就心里想着绕圈走,记着路,大不了原路走回来。
结果,大概是出去了一个小时左右,我回家了。
在出去的这段时间里,陌生的环境和恐惧的担忧,足以消除心里对大多事情的顾虑,让你可以一心放在“回家”这一件事情上。
虽然这天不足以解决全部事情,但是辅助其他的乐趣,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不被困顿所包围,并非难事。
其实这种做法带一些危险性,毕竟有的人可能走出去了也容易回不了家,那你可以试试自己去一个别的城市走一走,带着导航,总能回的了家。
几十年的生活,为什么会被小事所打败?因为当自己把观念缩小了,能看到的视野就小了。
只看得见井口那么大天空的青蛙,是不会有跳出去的欲望的。
它觉得在井底就看得见的天空,你看见了吗?